地理教育投稿 [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摘 要:面对世界形式复杂多变、国际形式动荡不安,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在地理教学中更应注重爱国教育。   关键词:地理教学 爱国主义 台湾问题 知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所以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不断渗透爱国教育,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增加自己的爱国意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不被外敌欺辱。比如现在经常争论的“台湾问题”,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地理知识,其实无须去讨论它的归属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它的形成过程来分析: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其次从最先居住者来分析: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上世纪70年代,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县左镇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经过鉴定,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以前的古人类。以后又陆续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这些东西的形状的制作方法,都与大陆各地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特别相似。其中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出土的彩陶和黑陶,经过鉴定,确认它们是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传过去的,和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几何形印纹陶”从制作方法到用料都是一样的。
  1980年7月,台湾考古学家在台东县卑南乡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及玉器,经鉴定这是二三千年前古代台湾人的遗物,和我国南方各省古代的越濮族人留下的遗物一样。学者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在距今2000年以前,台湾海峡两岸海水退潮时,一部分人从大陆渡海来到台湾,这部分人也就是今天台湾的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和曹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这些最早到台湾的人被称为台湾“先住民”。(“住民”就是“居民”的意思)
  最后从我国早期对台湾的经管来看: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曾多次经营管理过台湾。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三国时吴帝孙权就曾在黄龙二年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直率1万多名士兵到过台湾。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陆汉族人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去台湾的行动。后来,吴国庙阳太守沈莹就写过一本书,名叫《临海水土异物志》,具体生动地记述了“夷州”和“山夷”的情况。“夷州”是古代人给台湾起的名字,“山夷”指的是台湾当地的老百姓。
  隋朝时,台湾被称为“流求”。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第一次是公元607年,派人去台湾“求访异俗”,就是了解风土人情;第二次是公元608年,派人前往“慰抚”,就是关心照顾的意思;第三次是公元610年,派了1万多士兵去驻守保卫台湾,叫远征“流求”。
  从唐朝到北宋的500年间,虽然没有见到有关台湾和祖国大陆关系的正式记载,但从台南等地考古发现的唐宋古钱和陶瓷等文物来看,可以知道,大陆和台湾一直保持着经济、文化联系。
  南宋时,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已在台湾附近的澎湖列岛上建造军营,派兵驻守,还把澎湖划归福建泉州的晋江县管辖。
  到了元代,元世祖曾两次派人去台湾宣抚、讨伐,并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各项具体事情,并让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管理澎湖巡检司。从此,台湾和澎湖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
  明朝初期,朝廷仍设澎湖巡检司。洪武二十年,为防倭寇,实行坚壁清野,撤销了澎湖巡检司,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居住,以为这样可以断绝倭寇的供应,使他们无法在澎湖立足。到了嘉靖年间,倭寇屡次入侵,特别是嘉靖四十二年得到倭寇将侵扰鸡笼、淡水(今台湾)的消息,明朝政府立即恢复了澎湖巡检司的设置,归泉南游击将军统辖,在行政上,将澎湖划归泉州同安县。万历二十五年增设澎湖游兵。万历三十年,倭寇侵扰台湾西南部,浯屿将军沈有容率军舰20艘,一举荡平了倭寇。
  在这期间,海峡两岸的民间联系和经济来往并没有停滞,反而有所发展。汉族人不断从大陆移居台湾,其中一些人同先住民妇女结婚,使汉族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融合。
  明朝末年,一些英雄豪杰带着自己的亲友和部下渡海到台湾去开辟新天地,还有一些人则是以台湾为根据地进行海上贸易。在众多的海上英雄中,对开发台湾贡献最大的,要数福建澄海人颜思奇和泉州南安人郑芝龙。
  明朝时期有关台湾的书籍文章很多,在许多记载中,台湾的名字已经出现。有些书中还有“打狗”(今高雄)、“鸡笼”(今基隆)、“淡水”等台湾南部和北部的地名出现。可见,那时候祖国大陆人民的足迹已遍及台湾南北,开始了开发台湾的进程。
  综上所述,很明显就能判断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现在居然有人想干预我们国家的内政,想破坏我们的团结,使国家分裂。我国虽然现在发展比较迅速,但总的来说经济、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及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状况在困扰着我们,如果没有这些地理知识,我们就只能听从别人的说法,而不知道怎样保护我们的国家。
  当前人们对祖国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一些调查资料表明,有些人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确实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他们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种种偏见。所以,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必须先学好地理知识。目前,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同时我们要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推荐访问: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