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英禁忌语用对比【禁忌语引起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分析】

  摘 要:禁忌语有普遍性,也有文化特定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常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规则解释和判断别人的语言行为,如不多加注意,就可能产生误解、尴尬和不快,导致交际失误。本文在简述禁忌语的范畴的基础上,分析了禁忌语引起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层面,并探讨其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关键词:禁忌语跨文化交际失误 外语教学
  
  禁忌语普遍存在于各个语言文化之中,涉及到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状况、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不同文化对于在一定语境下什么是禁忌并不完全一致,即语言禁忌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定性。又由于其敏感性,在外语教学中很少涉及,学习者对其缺乏了解,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犯忌行为,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误。那么,禁忌语引起跨文化交际失误的表现有哪些呢?本文将从禁忌语的范畴入手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禁忌语的范畴
  
  根据International English Usage (Todd, 1986: 458-459)中的分类,英语禁忌语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宗教;性;人体排泄;疾病和死亡;社会地位等级;年龄和体重。由此可见,遭禁的多为污秽、粗俗、可怕的词语或话题,圣洁的、被奉为神圣的词也同样在禁忌之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语言作为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传播社会文化的工具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禁忌语也不例外。葛校琴(2001:40)指出:“现代社会,禁忌的概念更加宽泛。纵向地看,禁忌中宗教迷信的成分相对减少,合乎时代潮流的精神文明的成分相对增多……语言禁忌的外延大大地拓展了。因此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和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语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范畴。”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迁移现象和民族中心主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交际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诸多学者讨论过的文化本身的差异外,迁移和民族中心主义也会影响交际的有效进行。
  1.迁移迁移(transfer)本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术语。它是指先前学习成果对以后学习的影响。凡先前的学习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即称为正迁移;凡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抑制的影响,即称为负迁移。迁移是人在获取知识中必然会产生的正常心理过程。当一个已掌握了母语的学习者学习另一门外语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迁移。同样,我们在使用目的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母语以及母语文化的影响,产生语言迁移和文化迁移。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时,常常会下意识地以本民族的文化准则和社会规约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语用迁移现象。这种迁移必然会造成语用失误,导致交际的失败。
  2.民族中心主义《韦氏词典》中对民族中心主义的定义为:(1)用本土文化的标准和一贯做法去评判异国人的习惯性倾向;(2)带着反感看异国文化和内在优越感看本土文化的倾向。民族中心主义反映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但有时会对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产生负面影响。人们会带着定势思维去认识异国人并拿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作比较,认为自己的文化才是正常的、自然的,后果是褒扬前者、贬低后者(Stewart,1991:161)。在实际的交际中,遇到文化差异的情况,双方若都不愿让步,坚持对方按自己的文化准则行事,就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导致交际失误。
  
  三、禁忌语引起跨文化交际失误的表现
  
  在交际中,上面提到的因素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说话方式、内容和对读音、语法结构和词语等的选择;另一方面它们也影响人们对对方话语的解释。当听话人的解释和说话人的意图不一致时就产生了交际失误。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讨论禁忌语引起的跨文化交际失误:
  1. 语音层面 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套自己的语音体系和发音方式,它们在语言的编码和解码中起着重要作用。Robert Lado (1961:14)曾说过,当学习者听到其正学习的外语时,他的母语习惯不可能凭意志完全消除,他听到的是其母语的发音、词汇、短语和句子;同样,当他说外语时,也是按照母语的习惯编码的,结果是把母语的整个语音体系迁移到外语中去。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习惯性地把母语的语音体系套用到目的语上,就会产生语音层面的语言负迁移。牵涉到禁忌语时,会使人联想起让人感觉不快或不祥的事物,产生交际失误,所以有些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会力避听起来像母语中的禁忌语的词语(Haas, 1957:338-341)。下面发生在一位外国游客和一位中国女服务员间的对话也说明了这样的问题:
  外国游客:请问摸摸(馍馍)多少钱?
  女服务员(吃惊又迟疑地):两角。
  外国游客:那么睡觉(水饺)多少钱?
  女服务员(尴尬而愤怒地):十块!
  外国游客:这么便宜!
  由于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汉语的每一个字,除了有声母和韵母之外,还有一个固定的声调,是音节的一部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若使用不当,话语的意思将完全改变。在上例中,由于外国游客对汉语语调的错误使用,导致中国女服务员将其对食物价格的正常询问误当成了不怀好意,最终造成交际失误。
  2.词汇层面 禁忌语具有文化特定性,不同语言中用来描述忌讳事物的词汇也不同,而且有些词汇是一词多义,学习者往往只知其一;许多教科书和工具书为了避讳,都不涉及那些不雅的成分,教师在课堂上也从来不教那些词汇,人们在言语交谈中也很少使用。这些都给外语学习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者会迫不及待地练习使用自己刚刚学到的词汇,有时会不知不觉地犯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如在和信奉基督教的英美人士交谈时,多次直呼耶稣的名字Jesus Christ;在同中国人交谈时用“兔子”来夸赞对方跑得比较快,这些都会使对方感觉不快,引起误解,造成交际失误。
  3.句法层面 Crystal(1985:244)曾指出:“在许多语言里,表达形式、礼貌程度和亲密关系的语用差异都渗透着其语法系统。”如日语中有很多敬语和谦语,如何使用是由听话人和说话人的社会地位关系决定的;汉语中用“您多大年纪了?”询问老人的年龄,而用“你几岁了?”询问孩子的年龄,虽然都相当于英语中的How old are you?却不可随便使用,否则也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4.话题层面 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什么是自由话题、什么是非自由话题都有受其特定文化制约的界定。邓炎昌(1989:217)曾对英美人的非自由话题进行了罗列,涉及到收入状况、年龄、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和宗教信仰等。但中国人喜欢以这些话题与他人开始交谈,表示对对方的关注或关心。下面发生在一位中国教师的母亲和一位来家里作客的外籍女教师之间的谈话就说明了这样的问题(中国教师充当翻译)。
  中国母亲:姑娘今年多大了?
  中国教师:My mother asked how old you young lady are.
  外籍教师(尴尬地):Thirty.
  中国教师:三十了。
  中国母亲:结婚了吗?
  中国教师:Are you married?
  外籍教师(脸红又尴尬地): Not yet.
  中国教师:还没有。
  中国母亲:都三十了怎么还不结婚?应该结婚要孩子了!
  中国教师:My mother asked since you are already thirty years old, why you are not married yet. She said it’s time for you to get married and have children.
  此段谈话涉及到了年龄和婚姻状况。在中国人看来这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但对英美人士来说年龄属于个人隐私,结不结婚是个人自由,问这些问题是对其隐私和个人自由的侵犯和干涉,必然引起反感和不快,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误。如果说例中的中国母亲不懂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而犯忌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例中充当翻译的中国教师直译其母亲的话,外籍教师坚持按照自己的文化规则解读这位中国母亲的话语,更使交际失误不可避免。
  
  四、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遇到禁忌语时,教师不应采取完全回避的态度,应该给学生指出来,不方便讲解的地方,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书,课后自己查询,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地导入文化知识,对文化差异现象进行比较,向学生推荐讲述文化知识的书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教师可以适当地讲一些语用学的知识,在强调语言的正确性的同时,让学生多加注意语言的得体性,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要具备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应多观察,注意“入境问俗”;遇到禁忌语时应尽量使用委婉语;在捍卫国家和个人尊严与荣誉的同时,摈弃民族中心主义,相互尊重,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客观的态度和容忍的眼光去看待其他语言和文化现象,避免受定势思维和偏见的误导,防止跨文化交际失误。
  
  参考文献:
  [1]Crystal, David. Linguistics[M].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85.
  [2]Haas, Mary R. Interlingual word taboo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57, (53): 338-341.
  [3]Lado, Robert. Language Testing[M]. London: Longman, 1961.
  [4]Stewart, E. C. & M. J. Bennett. American Cultural Patterns[M]. Yarmonth, Maine: Intercultural Press, Inc, 1991.
  [5]Todd, Lorento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English Usage[M]. Croom Helm Ltd, 1986.
  [6]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7]葛校琴.英汉语言禁忌的深层文化映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39-41.

推荐访问:交际 禁忌 失误 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