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增强民族体质的希望在体育教育,而振兴体育教育的希望在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扮演着学生身体机能的培育者、体育教学的指道者、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等多种角色。因此,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新形势,拥有一支适应21世纪中小学体育教育需要的具有开拓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寻求体育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要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成为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道,作为社会人的主体,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21世纪人才应是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的形象要不断地更新。科学的不断发展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科学知识,熟悉计算机、因特网、教育学、心理学,能熟练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道本学科教学,并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具备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要具有较强的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
  
  在教师的能力和身心素质等诸素质中,人格素质要放在首位。它是教师素质的起码保证。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影响力是强大而深远的,从人格方面尤其如此。好的教师可以使学生感到人性的美好,不称职的教师却能使学生过早地看到人性丑恶的一面,甚至会由此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我们有的教师常常无视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一方面他们辛辛苦苦灌输给学生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又毫无顾忌地贬低和伤害学生的自尊。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本身无论是“言”还是“行”,都充满着真正的教育内容,教师的人格,无论是什么样的内涵,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会成为学生们永远的记忆。教师的人格修养实在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尤其我们体育教师,更要在人格素质方面加强修养,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这是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要协调文化学习与体育活动的关系
  
  文化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而课外体育活动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体育教师应根据年级特点、学生兴趣,制订周密完备的规划,印制学生课外活动轮值表,保证学生天天有项目,人人有活动,使文化学习同课外体育活动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四、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生上球类课时,学习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四点:(1)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2)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且考虑教材背后所具有的特性和内涵。充分挖掘体育教材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强调教材与个体需要、社会需要相结合。(3)教材分析,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纵向衔接、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4)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五、要具有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的能力
  
  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标准,团体成员都须遵守。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也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它的作用是使其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不被自己意识到的约束力。在团体规范的约束下,成员之间的态度、情绪和行为会发生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如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等。也可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倾向经常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只要形成了积极良好的团体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容易产生积极的类化,从而形成学习团体的整体化。在形成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消极的团体规范,如厌恶上体育课等现象。以免影响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建立。
  
  六、要具有全面的切合实际的工作能力
  
  中学体育的整体内涵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业余代表队训练、体育教研和体育竞赛等。为了完成好上述工作,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1.教学能力。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其目的除了教授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术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增强他们的体质。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生要学习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课程,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得门门精通,如果仅仅只掌握某种运动技能,那是无法胜任教学的。其次,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有对大纲和教材驾驭、处理能力,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合理安排运动量,有效地组织好各种教学活动的课堂组织能力。另外,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善于观察了解学生行为和锻炼情况并能迅速分析判断的能力,具有保护帮助,纠正错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等等。
  2.指导业余运动队训练能力。学校业余运动队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是我国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金字塔”基础,也是体育教师实现在学校工作中的自我价值,赢得社会、学校的支持和重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普通中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以田径和本地区重点项目为主的业余运动队训练。怎样才能使业馀训练工作做出成效呢?众所周知,在运动训练过程的诸多因素中,教练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教练员水平的高低,基本上决定着他所训练的运动员成绩的高低。由此可见,担任学校业余训练工作的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教练员特有的素质和能力,才会使训练工作沿着明确快捷的道路顺利进行,从而取得好的成绩。
  3.体育教研能力。体育教研是体育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中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体育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师必须从体育教改教研上狠下功夫,以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学习最新体育理论,并通过撰写科研论文,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念。

推荐访问:应具备 体育教师 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