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文献【中学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初探】

  要培养出优秀运动员,除了选拔、严格体能、技战术训练外,一定要从小进行有目的的心理训练,使不同个性的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进行心理机能的调节,调动各级的心理机制,克服胆怯、紧张情绪,增强自制力,最终在比赛中始终保持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的良好竞技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就心理训练来讲,早期训练有着许多优越和有利条件。从小进行运动心理品质培养,能使小运动员们从小明确运动动机,培养责任感,磨练意志,锻炼性格,增强自信心,发挥创造能力、提高智力,学会心理调节,稳定情绪,改善心理机能,为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而打下扎实的心理素质基础。因此,对运动员进行长期和必要的心理训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运动成绩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深远意义。
  
  一、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措施
  
  1.诱导兴趣,培养个性。
  青少年早期的体育兴趣对其未来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刚接触运动时,他们的兴趣较狭窄、不持久,兴趣的中心尚未建立,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去培养和诱导学生热爱运动训练,建立稳定的运动兴趣,从而取得兴趣的最大效能。所以,我们训练刚参加运动队的学生是先从培养其兴趣出发,一是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的特点、概况和趣闻;二是带领学生观看大姐姐大哥哥们的练球,形象地进行介绍,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羡慕之心,跃跃欲试,产生对篮球运动的浓厚兴趣。然后,在开始阶段的训练中实施形象化的教学。学生早期的兴趣又不是持久的,容易转移。这就要求教师随时注意学生学生兴趣的变化,选择适当的篮球训练内容和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对篮球训练中的稳定性兴趣。
  每个学生具有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在篮球训练中区别对待。比如:球队中有“训练型”和“比赛型”的两种队员,对于“训练型”的运动员要经常地通过谈心、鼓励、安排行之有效的实战和比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改变其比赛中的不稳定状态。切不可在比赛中由于该生的表现不佳而激烈批评和不使用该队员,使其心理负担更重,而中途淘汰,这是很可惜的。“比赛型”的运动员往往训练时责任性不强,有时逃避训练,他们对自己估计过高,运动上不是成熟的。教练对这类型运动员应更严格要求,不能为了比赛成绩而迁就他们,这样最终只会害了他们和整个球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运动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原因,只有明确目标,才会有为目标而努力的行动。当然,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教育,是培养正确动机的主要方面。学生参加运动训练的动机只能建立在为大目标而努力的这一基础上。反之,如果学生的动机建立在个人渺小的基础上,那是不能取得真正进步的。教练对队员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小团体和个人的范围,搞些刺激性语言手段。赛前的轻率许愿,只能使学生目光短浅,从而影响培养他们的长远目标。动机的培养是长期、细致的工作,应善于引导,切忌简单化。因此,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要不断地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进行从小锻炼,长大后夺冠军,为国争光的大目标教育。并为此制定出一个个为市、区、校争光,争创成绩的小目标,使学生明确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应付出的努力,并了解小目标的实现是大目标的必由之路。同时,经常地向学生进行优秀运动员事例的教育。在生动的形象教育和指导下,帮助他们从小树立为集体而奋斗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明确训练目的,提高练习兴趣,使锻炼成为少年运动员的自觉行动。
  3.重视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
  由于篮球基本技、战术熟练掌握的复杂性和赛场的千变万化,要使运动员从容对待,注意品质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就显得格外突出。又由于少年注意力的不持久、不稳定,注意的范围不大,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训练中要提高学生注意对技、战术练习的指向和集中,提高优势兴奋中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培养注意能力方面,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1)通过“运球报球”的练习,要求学生通过手的感觉控制球,既熟悉了球,又强化了有意注意能力的发展,扩大了球场视野。
  (2)在训练中串插各种信号、颜色指示动作,进行不规则的变化来培养学生的无意注意。
  (3)要求学生对练习和比赛要有预见性,随时能对付球场上出现的两种以上变化的可能性。比如:防守中“人球并顾”既要注意对手的投篮,又要注意他的突破和与其他人员配合进攻的可能性。进攻中,视野要宽,要了解全场比赛情况,采取合理的投篮,持球突破,空切或二、三人的配合,尽可能扩大注意范围和提高注意的分配能力。
  (4)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想象、思维,组织学生熟练各种情况的应付办法。如进攻中以多打少,等量攻防和以少打多的各种练习,这样既熟练了技术,又加强了学生的注意稳定性。
  4.指导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意志品质。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意志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生活实践过程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培养起来的。在比赛中为夺取胜利,创造成绩,必然要去克服困难。有了顽强、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才能取得成功。教练必须在训练中利用鼓励性词汇来鼓励学生,表扬有顽强精神的学生,培养不怕困难,顽强战斗的队风,这样才能造就出具有顽强、勇敢、坚定和果断的意志品质的国家所需要的体育人才。
  5.比赛期间的心理调整训练。
  为了使队员们赛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稳定的情绪,赛时具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心理调整的训练:
  (1)每次比赛前认真开好准备会。教练把比赛的各项准备工作向队员交底。
  (2)每次比赛前,要求学生在赛前进行念动训练,默想该场比赛的各项注意点,设想自己在比赛中的良好表现及如何战胜对方取得成功的。
  (3)在比赛过程中教练员的语言要简短达意、幽默、风趣有鼓舞性。
  
  二、实施心理训练的几点体会
  
  1.要重视学生生理、心理负荷的同步提高。
  训练中必须合理安排运动量,教学安排要由易到难,由大到小,使学生在生理负荷上稳步发展,达到超量恢复,不断提高负荷的承受量。同时,教练必须注意学生生理、心理负荷的同步发展,因为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当运动员心理处于良好状态时,就能长期保持兴奋和热情,积累很大的精力,生理负荷的承受量增大,因而训练积极有成效。反过来,则生理负荷随量减小,因而训练消极无成效。所以,教练必须重视训练过程中学生生理、心理负荷的同步提高,这是训练取得成效的一条重要规律。
  2.技、战术训练要遵循赛场心理变化规律。
  篮球比赛的胜负,实际上是身高、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意识、作风以及应变能力和指挥艺术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现。其中,比赛时心理上的变化对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练在平时技、战术训练中要设想和估计比赛中队员心理的变化,做好应有的训练和准备,这样队员才能在赛场上发挥出高水平的技、战术,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良好心理品质,必须从小做起。我们在训练青少年运动员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练人”才是真正的目的和归宿。教练员有责任帮助每个队员树立积极、认真的训练和比赛态度,学会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荣誉和责任,充满信心地向既定目标努力。这还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

推荐访问:初探 心理素质 运动员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