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在新课程逐步实施背景下,能否建设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已成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如何建设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校园文化 美化环境 人文关怀
  
  著名学者袁振国指出:“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但是文化场所并不一定有文化。学校自身不会自动生成文化,它需要校长带领大家有意识地建设。”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一所理想的有特色的学校因为拥有了它,会成为有魅力的强校,可以这么认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在新课程逐步实施的背景下,能否建设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已成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美化校园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的花园。
  
  学校是文化单位,承担着继承人类精髓的高尚使命。因此学校必须将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氛围作为第一要务。我们相信,优良的校园环境能熏陶人,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心理氛围、思维方式等方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现实操作中,我们要形成一种理念,把美化环境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美化环境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建设舒适、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植树、栽花、种草,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无论是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室外阅读场还是图书馆,都要在“整”、“洁”、“静”、“雅”四个字上下功夫。要进一步规范校园语言文字,在教学楼、公寓楼等各显眼墙体,布置“文明礼貌”用语,名人名言等。给每位学生发放文明礼貌用语,以及教师的文明常用语,努力建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美丽的环境让学生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操。物质和自然环境之美是人创造的,它能唤起师生的爱美之情,激发师生共同创造美丽校园的欲望,因此,在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时,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把绿化草地,公共卫生场地分到各班,落实责任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拔除杂草,浇水施肥,修剪花木,天天打扫公共场地,使校园里地面无纸屑,厕所无臭味,墙壁无涂污。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劳动。譬如学生宿舍是他们经常进出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家,何不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去起一个有文化色彩的温馨的名字,去做一些有个性的装饰,张贴一些他们喜欢的明星照片……有了这些自己参与的文化建设活动,学生在生活中真正了解学校,更加热爱学校,把学校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花园。
  
  二、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让学校成为师生的乐园。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努力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比如,语文课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里,去收集一定数量的民间故事,或者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语,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做出说明,编成集子……还可以经常性地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时事形势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思辨及写作能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利用一些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如利用图文宣传、播放电影、电视宣传片、实地参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舞蹈、合唱、礼仪、体操、技能等活动。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艺术节,让有各种才华的学生大显身手。另外,我们也要精心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就是要抓好校园三大文化阵地的建设: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刊物。通过发挥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让艰苦创业、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勤学苦教等优良作风深深印在了每一个师生的心里,在这种厚重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学校优良的校风就得以迅速形成。随着学校的校园文化不断地推进,这种文化积淀肯定会融入每一个师生的血液,我们认为这也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三、重视人文关怀,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家园。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的作用。毫无疑问,校园文化创建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作用的对象是人,创建校园文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人。因而,我们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当中要融入厚重的人文关怀。首先,要重视教师的人文关怀。新课程为教育带来了智慧,有智慧的教育需要一大批有智慧的教师。学校要努力创设各种途径,使教师不断地成长,努力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让优良的教风在青年教师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使教师走向智慧。教师智慧了,必然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和创造力的学生。其次,要重视学生的人文关怀。我们可以在每届新生入学时,围绕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展开大型讨论,对制定的校训、校标、校风、校规等提出意见,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学校要注意学风养成教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训练。要严格要求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反复强化,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园里要营造一股文明新风,培养锻炼一批校园文明建设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初步探索积累一些利用校园文明公约进行行为引导和规范,利用校园文明话语进行教育和宣传,利用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青年文明岗等能长期推进校园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不断优化校园文明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总之,新课程改革主张“以人为本”,强调教育“必须本着尊重人及其完整的精神”来培养人。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认识校园文化的价值,特别是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和价值,将校园文化内化给师生,使之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更能强化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期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因此,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办好学校的关键,而且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下大气力去抓好。

推荐访问:新课程 校园文化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