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术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得

  摘 要:非智力因素是促进人的学习、工作和运动训练积极性的动力,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武术教训中激发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志品质、情感动力;能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提高求知欲望,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武术教学 非智力因素 学生
  
  前言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能力之外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属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各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主要具有动力动能,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构成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内驱力,它是由机体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起的,指向一定目标的某种内在倾向;另一类是情动力,它是伴随着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体验而激起的某种内在倾向。在武术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效果。
  
  1 非智力因素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
  
  1.1 非智力因素的情动力作用
  从马加爵杀人到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烧熊事件,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现在青少年在健全人格、情感教育上的缺失。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情感追求,缺乏理想价值取向,丧失美好的道德规范,则必然精神颓废、道德沦丧、价值失范,更谈不上有益于社会的真正人才。武术是带有技击对抗的项目,在武术教学中更不能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情动力的开发,不能让学生对武术的价值取向有失偏颇。
  1.2 非智力因素在武术教学中的“塑心育人”作用
  武术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塑身”,而且要“塑心”,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从心理学角度看,武术教学就是师生态度、兴趣、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师生双方力争达到态度上的一致、兴趣上的稳定、认知上的协调、情感上的互应等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些,调节和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至关重要。如果在武术教学中只重视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强调对学生身体和智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必然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3 非智力因素在武术教学中的“内在潜能”作用
  武术教学不仅是师生身体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而且是师生非智力因素活动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教师传授知识、示范动作,更需要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兴趣、良好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和活泼开朗的性格。非智力因素活动不像身体运动那样易定位、定性和定量,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内在的综合体验,它具有巨大的潜能。
  
  2 武术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与途径
  
  2.1 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2.1.1 设计严密的教学程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其体质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要求。讲解示范时要富有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是是在教师的教学情感的感染下逐渐萌发的。教师的讲解语言一定要通俗、简练、生动、有情;示范动作要潇洒优美、舒展大方、准确到位。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
  2.1.2 通过攻防技术演示的形象,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武术动作均有攻防的含义,教学时,教师不单是向学生传授武术的健身方法,同时也传授武术的技击之道,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中国武术之所以发展至今历久不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防身、健身的双重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攻防技击动作的形象,这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拓宽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开拓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借鉴武打影视、武侠小说及武林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推动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效率。
  2.1.3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相应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调动内在潜力克服和战胜各种生理、心理和外部环境方面的困难。在武术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恶劣的气候环境,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创设复杂困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疲劳负荷法,培养学生的顽强性和坚韧的毅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培养学生进取心。
  2.1.4 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深厚而强烈的情感能成为加深人的认识、推动人的行动的力量。在整个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直接寓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借助情感教育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兴奋、乐于接受的情感中学会动作,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适宜教学节奏,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的趣味性和难度性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想学、想练、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志向,获得愉悦欢乐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关心体质弱、技能差的学生,并以自己良好的态度来传递爱生之情,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能力,加速对动作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运用适宜竞赛法、评比法等方法和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获得愉快、兴奋、满意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 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2.2.1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制约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瓶颈”因素,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学生体能、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做法,让学生了解新时期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体育功能的多样性,以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习惯。
  2.2.2 促进和激发学生情感的发展。
  人的情感优劣对非智力因素活动有较大的影响。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学生机体、情绪、语言等方面的变化,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反应和情感的变化,积极启发情感,以情动人,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激励奋进。
  2.2.3 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性格。
  一般来说,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勤奋、谦虚、大方及创造力等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反之不良的性格会阻碍智力的开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习惯和促使他们养成关心集体、待人谦虚、热情为人、正直大方、果断勇敢、富于创新精神的性格。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武术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教师应把学生学习动机的确立、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锻炼、兴趣的培养、气质的优化寓于教学之中,从而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烈明.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9,21(1):54-56.
  [2]齐彗侠.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J].辽宁体育科技,2002,24(6):60-61.
  [3]陈勇.武术教学中如何激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14(4):85-86.
  [4]杨永蕙.武术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探讨[J].临师范学院学报,2001,23(6):112-114.
  [5]阴国思,李洪玉.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20.
  [6]牛进平.武术教学中影响学生训练情绪的因素分析[J].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学报,2005,24(4):155-156.

推荐访问:浅析 武术 中学生 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