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精选文档)

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4篇

第一篇: 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与核心素养
作者:陈琛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19年第11期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生产活动,写作能力也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艺和能力。写作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价值。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许多教师提倡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实施核心素养教育。那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番探讨和分析,认为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展综合性质的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素材积累和评价,能够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

        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两方面的核心素养需要在生动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而语言实践与运用,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本着生活化教学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经验和品质,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四单元的内容时,教师会以“撰写演讲稿”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结合校园中最近发生的好人好事、校园新闻,如学校准备召开校园运动会,举办一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或者结合社会上近期出现的热门话题,如“女中学生扶老人被误解获委屈奖”“中美贸易战”,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创作,以主持人的身份进行新闻播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尽快通过梳理、总结,形成自己的思路。如此这般,将作文教学置于生活这个大的环境中,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素材、话题去写作,可以使作文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发展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第二篇: 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

现阶段,我国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主题从“三维目标”逐步转向“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选择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但是语文核心素养一旦形成便会慢慢积淀,伴随一生,并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文章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即个体在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中,对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是在个体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核心”则是关键而不可或缺的。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道德品质,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等等,是一种普遍的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使人们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而去适应时代的需要,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并去适应不同的不可预测的情境,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动态性和终身性。一,基础性。无论什么课程,学生只有能看懂文字,理解题目的意思,才有可能去完成它。语文是最基础最稳定最传统最民族的学科,用语文是一种技能,形成语文能力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实践以及长期的积累,逐渐的形成一种习惯。二,动态性。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日常生活和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积累起来的。论语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语文核心素养只有在一定教育阶段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一个又一个教育阶段的飞跃,只有不断阶梯式地学习,才能不断丰富、拓宽知识,才会让一个人的学识、阅历、能力、价值观等不断丰满。三,终身性。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到遣词造句,到文辞飞扬,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再接受着语文的教育。语文核心素养则是一个人在不断积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持续长久的能力和习惯,而将其不断运用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一种最根本的素养。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道路。而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则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二、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观念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为了强化学生核心素质培养,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在教学管理上有绝对的权威。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并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一些有创新性的见地用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训练,简单重复地死记硬背。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将语文教学融于生活,融于自然、融于社会、使学生在自我生活中选择性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二)重视阅读   语文课程中蕴涵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生重视阅读,阅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课内阅读,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潜心阅读。其二,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素养。古今中外名著佳作,更需要重视国学经典阅读学习,如《大学》、《孟子》、《中庸》、《论语》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扩大课堂化教学的外延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其组织策划、互助合作、分析交流、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四)创建问题情境,实施探究性教学   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如虚实情境、观念情境、社会情境以及生活情境等,能够让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讨论、思考以及阅读等,发散学生的思维,对问题情境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赠汪伦》,诗词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汪伦对李白的真挚友谊,这种浅显的问题,学生们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上来,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无情”。然后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汪伦早不送、吃不送,偏偏这个时候送”,这种真实的情景和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思考,对两人的友情展开丰富的想象。此外,通过实施探究性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

总之,“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毕生践行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与专业素养,抓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策略与途径,做好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我们就能培养出一代新人。

第三篇: 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作者:潘一萍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5期

        摘 要 时代的发展呼吁我们的教育应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个语文教师应立足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锻造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与品格。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 思维与创新 终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核心素养?堂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品格和能力。我们要关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也要关注合作探究、创新实践。

        2015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未来基础教育的灵魂,指引了新一轮课改的发展方向。而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核心素养又是指什么呢?它指的是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其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我想从以下课内课外两大方面谈谈我的尝试:

        1课内:立足课堂,让学生的智慧与激情飞扬,让美妙的文字与情感激荡

        1.1激发思维兴趣,指引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要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成为有智慧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备课时便要精心设计问题,做到“真、准、整”。所谓“真”,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有质量、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准”,是要求所提问题简洁明快,表达准确;“整”,则是指问题紧扣教学目标,前后勾连、主次分明。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时,教师从题目入手,问:什么是“教科书”?生答:就是课本,就是我们读的教材。师请大家看看教材封底的价格,问:多少钱?贵吗?继续追问:为什么我们的课题却叫“珍贵的”教科书?学生一下便被激发了兴趣。教师请同学自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能体现“教科书”“珍贵”的地方?学生会答到:因为这些教科书是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教师带领学生去探究:指导员怎样用生命去保护教科书?为什么舍得用生命去换取?学生在思考探究后,理解了“教科书来之不易”,指导员对“我们”充满了期望,所以舍得“以命护书”。同时,有许多学生发现这一部分前写“我们”聽说有书后兴奋激动,准备去取书又欢欣雀跃,都从侧面佐证了书的“珍贵”。这样的教学,学生聚精会神,“乐”在其中。教师回到本课的重点问题: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学生会答: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约出来的。最后,对于“当时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这一因素,学生不容易感受到,故教师应当提醒学生:看看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学习环境?聪明的学生豁然开朗,教师及时鼓励、赞扬,同学们便更喜欢主动去思考、探究问题了。再如,学习《天外来客——陨石》时,老师从课题入手提问:你了解陨石吗?本课课题与以往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回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陨石写成天外来的客人;还运用了破折号。老师追问运用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最后,鼓励学生学着质疑。

第四篇: 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素养,它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整体素质培养要求。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如现在教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要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相结合,才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有效活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做法总体上同一位教育家指出的相同,他说:“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其具体做法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
    教学要给学生四个实用的课堂。一是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如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样。二是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三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区,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所在地。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让学生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回答;
而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
“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四是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等。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让学生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学习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的做法就是如此。
     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语文。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很大程度上与自我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教师教学需要构建对语义的理解,要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三是要重视朗读品评感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阅读中要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在品评要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
     教学要给学生正确与美妙的语言。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正确教学语言,不能出现病语、冷语、脏语、咒语、浮语、烦语。同样,教学更需要教师有多方面美妙语言的教学。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利用好的例子教给学生对美妙语言的感悟与体验的方法是最为重要的。面向生活的教学是结合多向社会生活,将“时文”作为美妙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对报纸、杂志、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时新内容选入教学语言的学习中。教师不时可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语言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语言的美妙。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生为本,以读促学,读中悟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积累创新等等小语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要求。

推荐访问:素养 作文教学 语文 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与作文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