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教学支点,,由文本走向生活


  摘 要:探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设计问题,既是改善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理论与实践准备。
  关键词:生活性;趣味性;情感性;比较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74-01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是以思想品德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据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思想或理念,结合自己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理解,针对学生对思想品德基础的认识、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把握等,对教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在新课程视野之下探讨教学设计问题,我们要求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习者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学设计的支撑点,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探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设计问题,既是改善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理论与实践准备。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反思,并用 “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真实生活使课堂教学体现实效性。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凭借教材,将教育回归生活,特别是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以最终达到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笔者认为,我们每一位老师要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设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感受中进行主体体验,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说:怎样设计真实的情境,则成为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设计应面对的突出问题。结合对情境的理解,结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觉得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
  一、趣味性情境的设计
  学生最喜欢趣味性较强的文章,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趣味性的特点,但是,教材本身并不都具有趣味性,那么,就需要教学的趣味性来弥补教材的缺失。事实上,趣味性教学更能让学生喜欢,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自教学情境的设计。
  例:《我们给自己定规则》教学设计(片断)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来咱们学校上课,早上来的时候,我的学生特地托我给你们带来了他们的礼物,你们看——(老师拿出放在包里的两根跳绳,学生有点骚动。)这可是他们最珍贵的游戏玩具。你们说,把它给谁玩呢?(学生七嘴八舌)
  好不好?(学生情绪更激动)
  师:(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没想到两根跳绳,会让同学们的想法发生冲突,让我们安静下来,讨论一下,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件事呢?(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从这一教学案例可以看到,对于一些本身并不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使教学产生趣味。这一情景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体验成为了现实,他们更容易投入、更容易接受教师或同学所给。
  二、情感性情境的设计
  既然要实现学生的生活体验,离开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是无法实施的。学生的体验有多种方式,但以情感作为体验依托是最为重要的。作为情感性落实与实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更易操作,因为教材的事例中自然包含着情感因素,可以深入挖掘并将其再现出来,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便能实现了。
  三、比较性情境的设计
  单一的教学内容往往其内涵也是单一的,有时候,同类知识或者有联系的几种教学内容放在一起,便可以在比较中深入体会到材料背后的内涵。
  例:《环境保护》教学设计(片断)
  情境一:音乐渲染(轻音乐伴奏)播放环境幽雅,绿草如茵的生活场景。师:如果请你把家安到这里,你乐意吗?为什么?
  情境二:静心体验
  (播放垃圾成堆、空气污浊、废水横流、人潮拥挤的生活场景)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吗?为什么?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类似的情况?仔细观察画面或整理课前资料,说说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情境三:活动场景(整理课前调查访问资料)
  师:据你课前的调查访问,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主题是:这样的环境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学生以图片,语言叙述,交流书籍等形式交流调查成果。学生可参观图片展,可参与讨论,可阅读相关书籍融合各项信息。)
  情境四:探究生成……
  情境五:评价激励……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教育不能失去与生活的联系。然而,课堂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不是同一概念,教学情境是对生活的加工、再现,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只有实现生活加工的教学情境,才能让教育落到实处,才是遵循学生生命主体的教学只有观察并研究学生的生活,寻找到教育的契机,架设起学生生活。只有观察并研究学生的生活,寻找到教育的契机,架设起学生生活与品德教育的桥梁,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课堂因欲设而精彩,因情感而诗意 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动态生成,这是很有时代意义的,也真实地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实际,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行进”过。我认为,活动化教学能够使我们的教育目标有效地达成。

推荐访问:支点 文本 寻求 走向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