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摘 要]近几年来,教育界提倡“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主张用“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政治课教学,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就中职学校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生 思想品德课 教学活动 主体地位
  
  近几年来,教育界提倡“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主张用“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政治课教学,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在政治课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现在这一新教育观念得到越来越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认同。本文就中职学校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行探讨和尝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个性,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接受知识。教学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一般不太关心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如意志、性格、兴趣、情感与心理等)。这是造成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现在,教师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就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是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在法律上,学生享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权利,特别是中专二年级学生大部分同学已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如本人在《法律基础知识》有关刑法内容教学设计上,以学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个性的生命体作为教育对象,发现和尊重学生的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汲取加工信息的主体和政治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样做,使学生人格独立性得到张扬、发展和提升,而不是压抑它甚至窒息它。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片面强调教师作用,教师在课程上照本宣科,一味枯燥地讲解条条,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当我们倡导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时,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或贬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搞“散养式”的教学是有害的,是对教育事业的不负责任。
  思想政治课教材具有强烈的国家意志和鲜明的阶级性。思想政治课教师本身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比较深刻领会和理解把握教材所宣传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的要求。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积极研究改进教法,能按照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根据我们中专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生动活泼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们国家的教学目标原则是不变的,而实现目标的方法是可变的、可选择的,即“教无定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作用贯穿在整个活动的始终。从学生的预习教材、课堂听课、作业到复习考核,从理论学习到社会实践,都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三、尊重和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当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法上下功夫,即“授人以渔”
  
  1.学生克服依赖性,发挥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依赖性很强,“等、靠、要”成为习惯。有的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甚至一个学期下来课本还是新的。
  本人在教学中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有关股票内容时,有意提前布置课后复习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觉认真仔细阅读课本,充分运用课本上的图表、图片、漫画、案例分析,领会原理和观点。这样做,学生能从课本中找到快乐,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克服浮躁情绪。
  
  2.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体验生活中培养学习积极性
  本人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时,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关注身边事。所谓“身边事”,就是学生本人家庭及村里(或街道居委会)的不同群体的生产劳动收入及生活消费状况,就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就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专学生已经有相当的生活观察力,对于“身边事”有的学生甚至滔滔不绝,如2006年、2007年的股市、基金、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等。这些原始素材恰好是我们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宝贵东西。
  
  3.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创新
  中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社会生活经验,他们有独立意识(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理想等),为在未知领域中创新奠定了基础。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发展、旅游交通事业兴旺发达,都为当代中专学生开拓视野、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新观念提供了条件。如,教师可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就“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等专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理论观点和方法,对新信息进行加工综合,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中职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地位作用的重视,大大改善了师生关系、教与学关系,实现了良性互动教学,更好地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 中职 主体 课教学 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