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党的十八大“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聚和集中表达,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时代精神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融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指针、文化强国建设的方向、制度安排的灵魂。其主线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核心是扣住全社会的利益关切,处理好公和私的矛盾。它是在总结我们党长期重视弘扬正确主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公与私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4)09-0005-07
  为了实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在深刻总结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新的发展,全面阐述了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内容、依据、原则、途径和方法,对铸塑国魂民魂宏伟工程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系统化的概括和阐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遵循。基于这两个重要文件和当前实践的发展,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基本问题,如它的内涵与结构、形成和发展历程、培育和践行的重大意义以及怎样在新的实践中培育和弘扬等,谈些个人学习后的探讨性意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结构
  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意见》的相关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个倡导、12个关键词、24个字;其结构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个层次;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核心是:扣住全社会的利益关切,处理好公和私的利益矛盾。这一内涵和结构的把握,显示出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做到了价值目标、价值导向和价值准则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形成了全国各族人民和诸多价值观中的最大公约数,既是当今中国诸多价值观的“核”,又是社会有机体的“心”,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个倡导”中的第一个倡导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价值准则,反映了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愿景。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落后就要挨打,富强才能振兴,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深刻启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踏步地走上了富强之路。今天,我们还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综合国力的强大为基础,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追求,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方向,使一个强大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它的实现途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明,其语源出自拉丁文“Ciris”,意思是“公民的”、“组织的”,用以表示国家和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水平。文明作为人类一种永恒的价值追求,体现的是社会进步和成就合乎社会发展规律性与合乎社会主体发展目的性的统一。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升华。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今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迎来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使中华文明的进步形象更加灿烂地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融合中形成的民族性格。在我国文化中, “和”是保留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是万物生存、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的和谐理念包含着人与自然天地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身与心的和谐等多重内涵。在当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它不仅意味着国内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意味着在国际关系中保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三个倡导”中的第二个倡导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基本价值准则。它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承接与超越以往社会形态的价值跃升,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和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内核。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完整学说,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这一学说的价值主旨和根本追求。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实现的长期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倡导和践行自由,既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又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变革程度、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量力而为,尽力而行,稳步发展,逐步提升。

推荐访问:几个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