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思考


  摘 要: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队伍现状、实现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障碍,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健全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解决辅导员角色定位,加强制度建设以及实施正规管理。
  关键词:专业化;职业化;路径;高校;辅导员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307-03
  近年来,教育部领导及各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从实际工作来看,辅导员队伍中“人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工作缺乏动力,没有成就感,缺乏职业理想。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队伍现状、实现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
  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内涵
  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就是指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掌握学生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伦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辅导员专业化是辅导员岗位对辅导员内在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侧重于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和业务发展,体现是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应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专业的继续学习和培训。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最直接最重要的承担者和实施者,其本质上是一项育人的工作,是塑造灵魂伟大工程,具有其自身特殊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辅导员必须实现专业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才能确保工作的实效性。
  职业化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是一种在职场中专用的语言和行事规则。辅导员职业化是辅导员工作成为一种具有基本理论指导和专业技能要求的专门化职业,而这种职业要求辅导员有明确的从业规范和职业要求,包括职业资质、职业标准、伦理规范、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相关制度与法律保障等。辅导员职业化是辅导员岗位的外在要求和条件的保障,它更侧重于辅导员队伍内在的激励和长期的发展,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通过严格的考核、晋级、淘汰等完善机制,长期保持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稳定性。
  多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表明,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专业化做基础,其队伍素质就必然参差不齐,职业化水平必定不高;没有职业化作保障,专业化发展就缺乏动力,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就必然受极大影响。因此说,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保障,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二者相互促进。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在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中功不可没,在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保障下辅导员队伍也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当前中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1.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晰,职责不明确。辅导员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学生日常管理,前者是核心,后者是辅助。但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出现“只管不教”的现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随着队伍的扩大而加强,反而有弱化边缘化的倾向。一方面,很多高校对教学和科研工作极为重视,不少高校将学生工作定位于“管理”,而不是“教育”,只要学生不出事、不闹事,辅导员工作就处于次要位置;另一方面,高校不少职能部门,认为辅导员是办事员、是学生的“保姆”,凡与学生相关的事情,学校的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都找辅导员,繁重的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不清晰,使政治辅导员长期处于学校管理的底层,相应地在待遇、职称等方面得不到重视和落实。职业认同感低,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单调、乏味,导致逐渐不热爱本职工作,甚至排斥工作,工作缺乏动力,这是目前辅导员队伍暴露出来的问题。
  2.辅导员队伍结构失衡,包括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和知识结构失衡。年龄结构方面。目前高校辅导员从年龄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工龄相对较长,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三四十岁以上的辅导员,他们中大多数人工作比较负责,工作既有灵活性又有原则性,但长期的职业倦怠使得对学生工作缺乏动力,热情下降。另一类是为了满足高校扩张的需要招聘了更多的是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与学生比较容易沟通,工作有朝气,但普遍缺乏人生体验和工作经验,做学生工作还不能得心应手,而且这部分辅导员还占较大比例。高校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上面出现断层,需要高校不断完善培训机制,一方面让新晋辅导员尽快掌握相关知识与能力,进入职业角色,另一方面对工龄较长的辅导员制定各种激励措施,激发工作积极性,形成老人带新人,互帮互助的和谐局面。
  层次结构方面。从中国目前高校辅导员学历层次分布上看,本科学历占绝大部分,虽然近年由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对学历层次要求提高,但硕士所占比例仍不大,博士更是少之又少,与学校专业老师比差距明显。专业技术职务上,初级以下的占大多数,中级、副高级比例偏低,高级职称的更是凤毛麟角,与学校专业教师相比具有明显劣势。
  知识结构方面。许多高校在辅导员的选留时一般都比较倾向于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并不把所学专业看做首要条件。即便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班出身,此专业所学与辅导员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还有很大差距,也不完全具备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咨询、辅导等相关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基本的工作方法和能力,所以在处理各种学生问题上往往也是力不从心。

推荐访问:职业化 辅导员 专业化 队伍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