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伦理的农村德育课程:起点与路向


  摘 要:乡土伦理是农村德育课程的起点,乡土伦理传承是农村德育课程的道德使命。当前农村德育课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课程内容的乡土伦理缺失、课程实践的乡土伦理空场、课程使命的伦理传承失责、课程理念的伦理价值失解等问题。开发乡土伦理资源、关照乡土伦理融入、眷注乡土伦理传承和领悟乡土伦理价值,是改进农村德育课程的重要路向。
  关键词:乡土伦理;农村;德育课程;建设路向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7)04-0094-06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校德育课程对于青少年道德品質的健全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当前,农村德育课程远离农村教育实际和学生真实生活背景,使其多流于形式。因此,提高农村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和适切性已迫在眉睫。深入挖掘农村乡土伦理德育资源,建构基于乡土伦理的农村德育课程,是使德育真正满足农村学生实际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基于乡土伦理的德育课程的内涵与起点
  1. 基于乡土伦理的德育课程内涵
  对于“乡土”的理解,通常是指一个人长期生活和居住并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地方,与一定的行政区域相对应。随着人们对“乡土”的认识不断深入,“乡土”的内涵也从单纯的地域层面扩展到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它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包括人与地域精神上的契合及人与人长期共同生活所孕育的文化环境。
  乡土伦理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具乡土特色的伦理关系和道德体系。传统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原则可分为勤勉重农的生产伦理、诚信互助的交往伦理、克己复礼的行为伦理等几个部分,表现在村规民约、宗族文化、孝悌礼节、民俗传统、婚姻伦理等多个方面。这种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渗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之中,对维护传统社会秩序和调节人际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乡土伦理的农村德育课程建设,就是指在原有的德育课程设计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伦理资源,使课程内容彰显乡土特色,课程实践融入乡土生活,课程使命关注乡土伦理传承,课程理念体现乡土伦理价值,发挥乡土伦理在促进学生健全发展、提升农村德育课程适切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在课程内容方面,以国家德育教材为蓝本,结合各单元主题内容和乡村伦理生活实际进行扩充及改编,提高德育课程内容对于农村学生的适切性;课程实施方面,依托本土道德知识和伦理文化,结合社区资源条件,将课程内容进行调适和创生,使德育教学更具情境性,更加生活化;课程使命方面,明确自身对于乡土伦理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承担起弘扬乡土道德传统、传承优秀乡土伦理的重要责任;课程理念方面,提升对乡土伦理德育价值的认识,将对乡土伦理的认同及尊重作为德育课程实践的基本思想,引领基于乡土伦理的德育课程建构和发展。
  2. 基于乡土伦理的农村德育课程的起点
  基于乡土伦理重构德育课程,源于乡土伦理为学生道德生长之基础的重要地位及德育课程于乡土伦理传承之责任。乡土伦理是农村青少年拥有良好道德精神的依据,而农村德育课程为乡土伦理的传播提供了载体。由于地域原因,农村德育课程不能也不必与城市德育课程共享完全相同的标准,它需要以乡土伦理开发为起点,更好地发挥其培育具有健全精神品格的乡村文化主体的重要作用。
  (1)乡土伦理——农村德育课程的起点
  乡土伦理是农村学生道德萌芽的生长点。从发生学来看,学生道德认知的最初来源乃是家庭教育中“仁”“义”“礼”的谆谆教诲,乡土社会伦理生活中“和”“善”“信”的耳濡目染,以及乡土伦理习俗对于学生处事行为的深刻影响,这些构成了学生德育学习的经验背景。这一经验背景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处世模式和为人哲学,其思想内涵已内化为学生道德观念的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照乡土礼仪规范为人处世是可以不假思索而自然产生的。这种根深蒂固的道德经验影响着学生在面对新的道德知识和思想观念时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学生新道德知识的接受程度及道德品质形成的特点。因此,农村德育课程应以乡土伦理为其课程实施的起点,用学生最熟悉的知识来引起共鸣,将乡土伦理常识作为德育课程中学生道德情感萌发的生长点,才能有助于道德知识的内化、迁移和道德品质的建构与生长。
  乡土伦理是农村德育课程独特意韵之所在。乡土伦理最能够反映纯净、质朴的民风民俗,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是德育课程可加以利用来影响和塑造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的独特来源。农村德育课程以乡土伦理为其教育的“沃土”,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进行乡土伦理传播,创造以乡土礼仪规范、处世之学为主要内容的伦理文化氛围,会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这其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落地生根”与“茁壮成长”,学生的乡土伦理自觉地以形成。在富有乡土伦理的德育课程关照下,学生不断生成以乡土为根、认同乡土的道德品性和服务于乡土、建设乡土的精神品格,在完善自身道德生活的基础上,维护乡村伦理秩序,引领乡村文明建设,实现农村德育课程服务于农村社会的宝贵价值。
  (2)乡土伦理传承——农村德育课程的道德使命
  德育课程对乡土伦理的传承基于乡土伦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重要价值。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人们按照伦理规约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乡土伦理在保障乡村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土伦理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主要包括农民恋土重农价值观支配下的勤勉耐劳、熟人社会形成的诚信互助、差序格局造就的崇尚孝道、礼治社会服膺传统的克己修身等。此外,以和为贵、崇学向善、明理养德、仁义为本、和谐共生等传统价值观念也流传至今,对后人成家、立业、为官、治学等产生深远影响。这些道德传统加上乡村生活积年累月形成的礼乐风俗、祭祀庆典等,共同造就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伦理文化,构成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提升了人的道德精神,也培养了人们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可以说,乡土伦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其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延续和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

推荐访问:乡土 德育 伦理 起点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