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居民区党建推动单位\区域\行业党建互联互动


  [摘要]上海市静安区“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模式,其核心理念和创新点是把原本停留在社区(街道)层面的区域化党建理念延伸到居民区,把单位、区域、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新格局的构建落在了最基层,同时,切实有效地搭建各种工作载体,尤其是理顺社区(街道)、居民区相关体制机制。这些做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开拓意义,为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群众自治的工作格局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居民区党建;区域化党建;社区党建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03-0048-02
  
  一、“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理念
  
  2007年4月,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到静安区调研党建工作时,强调指出要通过构建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党的工作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当时,上海已推广实行社区(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行政组织党组、综合党委、居民区党委的“1+3”社区党建工作新体制。在“1+3”模式中,行政组织党组和综合党委是按照工作对象划分的,居民区党委是按照区域划分的,所以开展工作时常有关系不顺的现象。社区(街道)党工委在推动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应的现象,主要是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一些党员对社区党建认同感不强、社区党建出现“行政化”和“条块分割”现象以及党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静安区静安寺社区(街道)率先提出“同心圆”、“共同体”的党建工作理念,即在居民区内实现“党建引领、区域一体”,探索性地提出把党建整合放到“下面”,放到居民区里,以“下面”的联动带动“上面”的整合,通过居民区党建“同心圆”,带动构建行政组织党组、综合党委、居民区党委的“同心圆”。“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工作的亮点和创新点是:把原本停留在社区(街道)层面的区域化党建理念延伸到居民区,把党建新格局的构建落在了最基层,并采取多种具体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居民区区域化党建工作。静安寺社区(街道)首先选择辖区内的美丽园社区开始试点。这个社区的典型性在于驻区单位比较密集,有6幢商务楼宇,居民区和法人各占一半。街道在社区内有一幢占地约450平方米的“小礼堂”,作为社区内的“同心家园”党建工作站,既是居民区党组织的工作阵地,又是居民区党员的集中活动基地。同时,区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居民区工作经费和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确保每个居民区每年工作经费不少于20万元,其中党建工作经费不少于5万元。
  
  二、“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的工作力量
  
  为了充实居民区党建工作力量,静安区首先将社区(街道)体制内的党建队伍进行整合。在居民区层面上,有选择地将“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驻区单位党员代表、社区民警等吸收进居民区党总支,充分体现居民区党总支的区域性、广泛性、代表性。同时将综合党委下属的“两新”组织党组织,按照属地原则,纳入居民区党总支领导,进行双重管理。专职党群工作者经过统一安排,也按照属地原则,进入居民区工作,协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抓好党建工作。同时,搭建共建理事会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驻区单位是居民区党建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只要引领得好,就能发挥出积极作用。静安寺社区(街道)成立了“同心家园”共建理事会,并在11个居民区和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理事会分会,建立起区域、单位、行业互联互补互动的“1+11+X”共驻共建模式。
  “同心”首先要有“共同话题”,社区共同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驻区单位与居民区、白领与居民是利益相关的群体,社区自治、共治是必然趋势,只是在社会自治观念和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党建引领来加快这一进程,把法人和自然人、法人与法人“和”到一起。针对社区居民,主要是围绕居民的安、居、乐、业做好工作,使群众得实惠,从而自觉拥护、配合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针对社区内“两新”组织,主要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服务。通常来说,“两新”组织单位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组织依赖。因为,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需要企业文化、需要政府的褒奖,这就促使他们对党组织产生依赖。而且,党组织对企业的“管”和“理”是柔性的,是围绕企业生存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开展的,是真正地关心它。针对社区内的行政单位组织,主要是提供丰富的活动载体。近年来,各单位出资在社区开辟绿地、修建健身中心、开办健康义诊、承包老年服务室,年年组织孤老和社区干部等吃年夜饭。
  通过“同心家园”共建理事会,社区(街道)党工委与其他各基层党支部共商共建。社区(街道)党工委主要是听取各方意见,对共建情况进行调研并提供各项支持;各社区单位则承诺鼓励员工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医疗卫生等咨询活动,并协同调解居民区纠纷和楼宇内劳资纠纷、租赁纠纷等。
  
  三、“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的配套改革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有效引领、服务群众的职能,静安区开展了配套的体制机制调整,使上级党组织更好地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更好地为党员服务,所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第一,着手理顺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社工站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以及工作职责,各尽所能,确保居民区党总支职能归位,努力构建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业委会为基础、物业公司为依托、社工站及各类社会组织为支撑的居民区党建组织体系。做实做强居委会,下设五个工作委员会,更好地承担服务群众的职能。同时,明晰居委会和社工站的工作职能,居委会主要任务是密切联系居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社工站社工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工作以及完成居委会委托的各项任务。关系理顺后,既有效畅通了居民信息渠道,又拓宽了社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开展物业党建联建,依托物业对企业情况了解熟悉的优势,进一步联动楼宇党建;严格把关业委会换届选举和规范化运作建设,提高小区各类事件快速反应处置能力;探索建立以“总支牵头、物业为主、居委配合、业主监督”的物业一体化常态管理机制,发挥居委会、业委会自治作用,通过议事会、协调会等形式,倾听居民意见,增强居民自治意识,构建居民和物业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二,配合社区(街道)体制机制调整优化,明确行政执法、专业管理类工作,由区条线部门一管到底,实现社区(街道)“组织公共服务、强化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指导自治组织”的职能归位。条块关系理顺后,社区(街道)党工委服务民生、凝聚人心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主要是改变按政府职能部门事务设置科室的传统模式,按照街道职能定位调整原有“八科一室”为“六部一室”。同时,通过街道副书记、副主任兼任部长的做法,将街道的管理层级从三层缩减到两层,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党政交叉任职(党务干部兼任政务,政务干部兼任党务),实现了街道层面党建工作和行政工作的融合互动。调整优化工作使社区(街道)更加贴近基层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党建的凝聚力和有效性。
  第三,加强基层党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一是优化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使用制度,提高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薪酬,探索一定条件下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编制干部待遇,稳定现有书记队伍。同时,通过社会招聘、社区选拔等方式,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青年优秀党员充实到基层,形成1:3的后备干部配备。设置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助理岗位,通过老书记传帮带的形式,带教年轻同志迅速成长。二是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职业化建设,研究设计包括职业准入、职业晋升、职业薪酬、职业培训、职业考核等9个方面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金字塔式”职业体系,并建立了与此相配套的“五等十三级”的薪酬体系,实现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建设和社会化运作。
  第四,开通诉求渠道,增强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实行“社情民意直通车”、“做一天社工”等制度,畅通社情民意采集渠道,深入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为掌握社情民意、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此外,在“同心家园”共建理事会平台下成立一支“民生观察员”队伍,由11名居民区代表和2名“两新”组织代表组成,关注并收集民生热点问题,以调查报告、专题分析等形式上报给“同心家园”共建理事会。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校讲师
  ■ 责任编辑:晏蔚青

推荐访问:党建 互动 居民区 互联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