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发展潜能,丰盈生命底色


  激发学生发展潜能,释放学生独特个性,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应注重培育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支撑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卓越成长贮藏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为孩子的终身幸福注入鲜活的生命底色。苏人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重视释放学生潜能,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例谈促进学生充分释放潜能的有效策略。
  一、厚植人文底蕴,丰盈生命底色
  中华文化人文厚重有底蕴,民族精神薪火相传铸品格。苏人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精选传统文化中经典学习语录、名人事迹,注重学生学习意识的形成、学习方法的选择。新教材对道德伦理的人文解读,润泽内心,形成凝聚家国情怀的向心力。这些德育资源为个体持续、全面、健康地发展添翼,为生命体有意义、有价值地生活提供精神支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厚植人文底蕴,促进历史、文化、道德、生活相融相通,让课堂多一些厚重的历史味,以释放学生潜能为出发点,促使学生增强人文积淀,具备人文情怀,陶冶高雅情趣,开阔学习视野。
  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应有之义。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学习”为单元主题词,贯彻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突出培育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基于此,笔者在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倾心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相结合,注重将培育学习素养与厚植人文底蕴相融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学会学习为活动主题,以经典诵读为活动主线,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向往,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这些浸润着传统文化光芒的诗篇名句,春风化雨般地给予莘莘学子品德教化、学习引导。利用诵读这一形式,将情感教育、品德教化、文化涵育有机结合,为学生主动学习储备能量。教师循循善诱的人文解读、学生情绪饱满的深情诵读、教学活动厚重的人文底蕴,三者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喷薄而出绚烂的色彩,丰盈着生命底色。学生在不断积淀与丰富文化底蕴的过程中,思想根基更加牢固,价值信念逐步内化,文化自信进而增强,品格和气质得以提升,民族精神特质进一步深化。
  二、注重德法兼修,塑造精神特质
  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提出了培育法治人才的要求,即“以德树人,德法兼修”。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相融相通,助力青少年积厚成器;道德素养、法治意识作为最基本的核心素养,协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内化而成的道德品质指引着青少年增强法治信仰,树立法治思维。良法善治传递着正确的价值导向,促进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充分释放学生潜能的教学活动,需要注重德法兼修,将学生培育成为德法双馨的人才。
  教师在设计教学、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割裂开来,要注重开发道德教育的法治元素,法治教育的道德元素,促进道德与法治相融相通,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例如,在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陶冶高雅情趣》一课的教学中,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活化教材,在注重道德教育的同时,将教育影响上升到法治教育的高度。教材介绍了从众心理等心理状态,教育青少年要避免盲从,理性选择。笔者认为,青少年克服盲目从众,需要道德的教化,也需要以法律为尺度。
  三、指导实践创新,贮藏发展潜能
  淡化学生对概念的记忆、理解,强调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鲜明特征。学生在合作中形成团队精神,在探究中强化思维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开拓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培育核心素养的人文学科,更需要注重多学科协同,利用各学科的优势,指导学生实践创新,贮藏发展潜能。例如,在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珍爱生命》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课后活动:制作“生命之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制作“生命的航船”,并通过多次实验不断改进船只的材质和构造,以提高船只的载重能力和抗风浪能力。这一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对理科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不断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有效地開展生命教育。

推荐访问:底色 丰盈 贮藏 潜能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