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院校民族器乐专业教学、实践与科研的关系] 民族器乐

  内容摘要:在我国艺术院校民族器乐专业教育中,教学、实践、科研三者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民族器乐专业人才的良好培养模式。文章从民族器乐专业学生的特点入手,分析教学、实践、科研三者的联系,强调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突出特色,倡导强化艺术实践,加强科研与创作,将三者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民族器乐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民族器乐 教学 实践 科研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各高等艺术院校先后开设了民族器乐演奏专业,这标志着民族器乐由以前的自然传承模式向学院式专业教育转型,由基础教育层次进入大学、研究生教育层次,一个崭新的民族器乐教育格局逐渐形成。长期以来,在一代又一代民族音乐家和教育家的努力下,民族器乐专业的大学教育取得了丰富成果,培养了大量传承民族音乐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情况下,认真总结和研究民族器乐专业教育中教学、科研与实践的关系,对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艺术院校民族器乐专业学生特点
  目前,各艺术院校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学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专业性音乐学院附中与综合艺术学校的毕业生;二是非专业性全日制高中艺术特长班的毕业生。笼统来讲,这些学生在学习和思想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点。1.精力充沛,乐于接受新知识。大学阶段的民族器乐专业学生年龄一般在18至22周岁,生理上逐渐成熟,智力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展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思辨水平大幅度提高,适应能力、承受能力、选择能力和自控能力等都明显增强,这对他们认真完成大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2.充满自信,专业水平较高。初进校的民族器乐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中等艺术教育基础,皆是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与优胜者,自豪感与荣誉感强,这为他们4年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饱含自信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很好的鼓舞和促进作用,能够保证演出过程中高水平的发挥,展示自己的专业才华,这也是民族器乐专业学生普遍的特点。3.独立自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民族器乐专业教学大都采取一对一专业教学,体现在大学阶段的民族器乐专业学生往往相对比较独立和自主,这是伴随着教育阶段的连续性和学生成长阶段的连续性所必然出现的。在4年的学习过程中,这些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对未来的挑战和理想充满希望,这对其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益处很多。4.视野局限,文化底蕴不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受专业限制,民族器乐专业的学生偏重于专业艺术的学习而忽视科学文化的学习,常常表现出对外界事物关心不够、文化底蕴缺乏的现象,这影响了学生自身全面素质的提升,也对学生的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二、加强艺术院校民族器乐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特色培养
  在民族器乐专业学生人才培养中,专业教学是基础,是不容忽视和放松的。长期以来,各艺术院校在民族器乐的专业教学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突出个体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和教学特色是其重点。
  民族器乐专业教学过程多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讲授、示范与单独辅导相结合,独立性较强,且不同的器乐、流派、不同的教师传承方式不同,教学的内容与重点也不一样,各有自己的特色,这类似中国传统手工艺传袭的师傅带徒弟的做法,是艺术教育普遍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在民族器乐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针对性,专业教师要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开放式教学、互动教学,涵盖对教与学,即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形成积极的互动,教学相长,使教师也在其中提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成长。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具体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实践环节的确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的改革创新方面。
  不同艺术院校的民族器乐专业各有特色,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戏曲学院都有民族器乐专业,各有优点,特色不一。鉴于师资力量的不同,各校的民族器乐专业都有自身的保留曲目、所属艺术流派的曲目、教师所擅长演奏的保留曲目等。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具有特色的曲目纳入教案编写、教法研究中,并在演奏技法训练和艺术风格把握等教学环节中得以体现,从而凸显自己的教学特征,形成和保持民族器乐专业在不同艺术院校教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比如,笔者所在的中国戏曲学院的民族器乐专业,在教学上加入了许多戏曲元素,具有浓郁的戏曲风格,这也是一种特色的体现。
  在民族器乐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学与艺术实践、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相互依存。民族器乐教学的过程与培养的目的贯穿于艺术实践与创作的全过程,由于教学个性化模式所限,除基础课之外,学生所要表现的东西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因素,区别于一般文理科统一的教学模式,这同样也是艺术教育的规律。民族器乐教学强调扎实的基本功,注重技艺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技能性和应用性的要求,使其与理、农、医、管等学科相比,除了都有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共性以外,还带有职业教育的特征,在这个教育过程中,针对性和特色优势尤为重要。
  
  三、强化艺术实践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艺术院校的学生时刻不能与艺术实践相分离,部分艺术院校专门设立艺术实践周和实践月,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艺术实践,这对学生的培养是一种重视和实践探索,是其他普通大学学生培养所不具备的。可以说,艺术实践是艺术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与方式之一,也是民族器乐专业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既是对民族器乐专业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进一步开展民族器乐专业教学、科研与创作的依据,并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在民族器乐专业的整体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实践一般分为三种,一是舞台艺术实践中的专业演奏,二是观摩考试的专业演奏,三是教师检课时学生在课堂所做的专业演奏以及合奏、重奏、伴奏等演奏形式。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作为专业教师要重视学生表演心理的锻炼,应凭借自己的艺术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演奏心理设计、演奏心理训练、演奏心理控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音乐表演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善于运用到自己的音乐表演艺术实践中,为创造生动、深刻、完美的音乐表演艺术形象奠定坚实的理性基础。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回课时的演奏状态和音乐表现,随时对学生的音乐表现给予针对性指导,从而使其建立正确的演奏理念,设计适宜的音乐演奏表现,并养成演奏习惯,使学生演奏的声音形象与视觉形象浑然一体,珠联璧合,取得完美的艺术效果。此外,要格外重视民族器乐学生艺术实践的舞台表演。目前,我国民族器乐专业表演形式主要采取音乐会形式,其中包括独奏及合奏等。从一定意义上讲,音乐会形式具有现场感,容易引起演奏者的高度重视,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激发演奏热情和事业心等,这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实践使民族器乐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实践,让他们亲身参与音乐的展示与创作,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艺术表演的舞台和进行创作思维训练,有利于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团结协作、适应社会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四、以科研进一步促进民族器乐专业学生的教学与实践过程
  在艺术院校,教育教学、艺术实践、科研创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民族器乐专业也不例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体到民族器乐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实践与科研创作的关系,要坚持育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统筹教学、实践和科研的关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统一,做到教学与实践、科学研究共促进,同进步。
  作为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要关注科研、用心科研、主动科研,做出更大成绩。在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科研因素,逐步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调动学生的科研潜能,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举例来说,民族器乐专业方向的科研主要包括专业的发展方向、教学法、演奏法、发展史、艺术流派、历史作用、代表人物、作品分析、艺术特点、演奏风格、教材编写、课程研究、比较研究、论文写作专题研究等,有大量的专业学术研讨命题亟待开发和深化。在教学的同时,专业教师可以尝试将丰富的教学经验、优异的教学成果及音乐作品转化成新的科研成果,然后将科研创作过程中的经验、灵感和感悟回归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添加新的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在艺术院校民族器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学是基础,实践是途径,科研是推动力,只有将这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互为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器乐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更多民族器乐专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于春哲.琵琶演奏专业的高端教学[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4).
  [2]周达疆.强化实践教学,构建高校艺术类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2).
  [3]王建元.关于音乐艺术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设想[J].人民音乐,2003(12).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贺秀梅)
  

推荐访问:器乐 浅谈 艺术院校 浅谈艺术院校民族器乐专业教学、实践与科研的关系 中外职业教育概论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