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的教育改革已经从“教师如何教”等外部控制手段的浅层次的改革,进入到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着手改革。近年来,风行教坛的“调节教学”改革试验,即适应了这一趋势,反映了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成为教学改革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这实际上是将一个问题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即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分析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及作用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并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它以学习的需要为基础,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和兴趣,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达到设置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及相关因素
  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和强化,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A、学生活动本身的需要;B、学习目标期待;C、外部的学习诱因。
  在以上动机结构中,学习需要是出于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起,时产生学习动机的依据和源泉,是促进学习的根本动力。学习期待是学生本身设置某一学习目标,并通过努力去达到这种思想状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学习诱因是指这样一些外部条件和刺激物,它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需要并满足其学习目标期待。只有当学习活动的需要和一定的行为目标相联系时,学生才会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学习动机的构成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复杂的。据研究,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认知性动机、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等。它们综合成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系统。在同一个学生身上,往往有各种动机在同时其作用,而且在不同情况下动机系统中的主导动机往往还有所不同。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培养和激发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条件,又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形成完美性格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一)激发、培养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自觉性和兴趣(认知性动机)
  认知性动机产生的基础市认知需要,即求知欲。当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强烈而持久的求知欲时,具体到语文学习中,即对于学习语文的意义和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成就,对语文在现代化建设和自我价值实现中的重要作用有清晰的认识,进而产生学好语文的需要,便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坚毅顽强的精神,并迅速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认知性动机:
  1.设计新颖的导语。例如: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我这样导入新课:“鲁迅一生写了无数小说,而他最得意的是《孔乙己》。”日本一位著名作家这样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之一”;文学大师巴金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鲁迅先生是如何用鬼斧神工纸币塑造了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呢?”由此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进入到小说中去。讲《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新中国的历程中,有一位伟人:他没有子女,没有存款,甚至逝世后没有坟墓,没有骨灰,但是,他却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重,连联合国都破例为他降半旗哀悼。”将学生带入深切怀念周总理的情境之中。事实证明,好的导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激发兴趣的良好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节教学实质是实现一个转变:从教师的满堂灌到教师提纲挈领的讲授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其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重要内容之一。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担忧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一定难度的作业,是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而且中等难度的问题和作业,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既有提问的形式,又有作业练习的形式;有时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有时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切入;在学习开始前、过程中、结束后设置有效联系,掌握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转入活跃状态。
  3.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教学中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内容以及生动的教学方法都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我力求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变化。诗歌单元采用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法;小说教学则采用编课本剧文学“沙龙”,评论人物形象等多种形式;讲说明文时采用“我是小作者”的讲解法等;对于枯燥难懂的语法知识,则编写歌诀,琅琅上口,易于理解和掌握。
  4.创造条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重视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利用幻灯、投影、班班通等多种手段。其次,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作文比赛、文学讲座、社会采访、假日旅游、自办小报、征文等。此外,我还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学习方法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不致产生厌学感和恐惧感。
  (二)培养、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对于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者是有价值的工作去从事、完成、追求成功并欲达到某种理想状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培养,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根据当代青年特点,因势利导。当代青年学生都希望将来能干一番大事业,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深切感受语文在现代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既激发学生的认知性动机,又使学生认识到:在信息剧增的现代化社会中不管是想成为才高八斗的学者,还是想在普通劳动岗位上一展身手,都必须学好语文课。
  2.重视语文应用及成就的教学。如讲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向学生介绍《红楼梦》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至今全世界许多国家还有“红学会”。又如:唐代诗歌所取得的高度成就等。此外,还可以结合现代生活中,尤其是信息社会对语文素养的更高要求,如诉讼、报告、书信、新闻、辩论、答记者问、广告等各种方式和媒体,组织学生观看了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的精彩感人的场面,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都离不开语文的“功劳”。
  (三)培养、激发学生的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能产生威信性动机,它能使学生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能使学生为或得父母、教师、同学、朋友等真诚称赞而努力学习。威信性动机的外在表现是好强、上进和追求荣誉。在语文教学当中要采取以下措施培养、激发学生的威信性动机: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神圣崇高的责任感,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和关心学生,面向全体一视同仁,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完美的人格去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俗话说:爱屋及乌。学生会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并深深喜欢语文课。
  2.适当、合理开展语文竞赛。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威信性动机获得自尊与成就的需要极为强烈。适当开展作文竞赛、语文知识竞赛、月考、段考等形式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但为了避免其消极作用,可以采用多种竞赛形式。注意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分组竞赛以及自我竞赛等。
  3.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并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首先,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如及时反馈考试成绩,课堂提问及时肯定等,都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其次,作业(包括作文)要给予有一定等级的顺应性评语。第三,对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适当结合批评,绝不能体罚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体现。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动机系统(尤其是其中的主导动机),是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行动及,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稳定、强烈而持久,把学习语文变成一种趣味性活动,这样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有了稳定而可喜的前提。

推荐访问:试论 激发 语文 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