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案例教学的权变量和控制点】领导学中的权变量包括

  摘 要: 《领导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是它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案例教学是将领导的科学理论和领导艺术联系起来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作者通过多年领导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体会到在领导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参考变量是学生的特征,例如学员成熟度、学员的专业背景,讨论这些权变量旨在说明,案例教学应该根据受众特点灵活地选择内容和讨论形式;从案例教学的整个流程分析,“精选案例”、“组织讨论”和“总结”是案例教学关键环节,可将之设为案例教学流程的控制点。
  关键词: 《领导学》 案例教学 权变量 控制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是一种情景式教学方法。领导学案例教学法旨在提高学员的领导力,包括提高领导素质和各种领导能力,体会领导艺术。未来社会最稀缺的资源是领导者,《领导学》案例教学作为培养领导力的重要的实践环节,具有重要的讨论意义。
  一、《领导学》案例教学的现实意义
  1.案例教学是学生感受领导不但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的过程。
  领导学原理、方法是能清楚表达和记录出来、便于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的,属于显性知识,而领导艺术是对领导学原理创造性的发挥,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拥有者能自如地应用但不能清晰表达出来的知识,属于隐性知识,是不容易习得的。通过对复杂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领导者的矛盾处境,体会领导活动的不确定性或者复杂性,感悟领导不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2.案例教学是培养和锻造学生领导者素质,提高其领导能力的过程。
  一个合格的现代领导者,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还应该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案例教学,通过学生的思考、发言,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使学生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彰显。具体来说,通过讨论、辩论,学生可以提高思辨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安排学生自我组织讨论或安排学生总结发言,以及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说服能力;通过对风险性决策问题或者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综合分析,学生可以培养综合决策的能力。
  以上各种能力、意识,都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对某一特定领导环境下的领导问题有一个专门的感性体认和理性把握,由此直接增长相应的实践经验、见识、才干和胆略,而且可以在案例设定的特定领导情形下或者以当事的领导者的角色培养相应的领导意识,训练相应的领导能力。
  3.案例教学是师生良性互动和发现未来领导人才的过程。
  学生是高等教育过程的客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成功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了解学生。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教师就很难了解他们的真实水平、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个性心理特征,等等。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可以获得这些信息。另外,通过教师参与讨论、进行启发和案例总结,学生对教师的知识素养、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等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教师与学生平等讨论和对其观点客观点评,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尊重和信任,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良好的互动不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模式的改进,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中的领导人才。
  二、案例教学中的权变量
  1.学员成熟度。
  成熟度的概念源自生命周期理论,后经过情境理论的发展,简单解释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否愿意和是否有工作能力。高等学校开设《领导学》课程面向在校学生,以及社会上接受再教育的人员,这些听课对象在年龄、学历、工作经历,以及个人学识、阅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用“学员成熟度”的概念反映上述差异。“学员成熟度”可以简单理解为学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按照是否有工作经历,领导学授课对象可以分为在校学生和社会再教育学员两类,这两类学员成熟度不同,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区别。
  (1)在校学生
  在校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多数都尚无工作经历。他们对领导活动的领悟,仅仅来自学生团体中领导活动,因此,对于学习领导学,无论是兴趣还是领悟能力都不高,属于低成熟度群体。对他们进行领导学案例教学,案例内容的选取和案例讨论方式就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和兴趣。当前在校学生的主要群体是“90后”,“90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富有个性,兴趣取向呈多元化趋势并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意识。例如,“你心中的领导人物是谁”的课堂调查结果,表现出强烈的不一致性:有人觉得商业领袖引领社会风骚,有人认为政界领导人更能决定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有人对国外那些跨国组织的领导者感兴趣,有人把国内平步青云的创业者奉为偶像;有人感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有人对当今的变革者欣赏不已。此外,部分同学在选择心目中的领导人物时,还会考量性别、出身、奋斗历程、同年龄层次等因素。因此针对在校学生选择案例,老师必须同时考量学生的特点及他们的兴趣取向。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90后”学生乐于彰显个性的特点,设计诸如扮演领导角色或对知名领导者的现场提问等模拟活动,比如可以先看视频,再进行现场提问,或者直接分配角色进行模拟。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是明显的,不但让学生表现了自己,而且通过模拟让学生有了一些新的心理体验。
  (2)在职学员
  在职学员是来学校接受短期学历教育的,如MPA、MBA,以及其他短期培训形式的学生,这些学生来自社会各界,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有的已经是中高层领导,他们已经从工作实践中获得了很多社会经验,对领导活动有所感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熟度较高。因此在案例教学方式上不适合角色的模拟,而应该从领导学理论切入,选择对案例中的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剖析,特别是从职位、体制、领导力的角度分析领导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讨论增加领导力的途径,以及怎样做才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在选择案例时,应结合听课对象的行业或工作经历,选择与他们的行业背景、专业背景相关并且时效性强的现实案例。在案例分析中,不能理论脱离实际,尤其在分析现实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去掉学院派风格,鼓励学员用日常用语分析问题,注意提高学员的理论驾驭能力。
  2.学生专业背景。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专业开设的目标是培养公共部门管理的专门人才,《领导学》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授课内容的安排要注意和最大的公共部门――政府的管理活动相联系。例如,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这个章节,重点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阐述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身后有追随者,政府领导者代表国家管理社会,其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领导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活动特性”这个章节,应该与公共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目标相联系,重点强调领导活动的服务性;在“领导权威及领导者类型”这个章节,重点强调政府领导者在社会变革时期应该充当能人型领导者的角色,树立强硬的权威,在社会稳定发展时期应当充当仁人型领导者,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发挥领导的示范作用。
  (2)企业管理
  企业和公共部门的差异在于前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后者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组织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领导风格,以及领导者素质的核心要素有所不同。为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企业领导者在领导风格上表现出任务取向是可以理解的;公共管理部门的领导者更应该关注领导风格上的关系取向,获得高的支持率和满意度。企业有生命周期,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领导和管理的匹配比例的要求是不同的,企业的领导者必须了解到这一点,在用人上及时做出战略调整;同样的问题,政治体制中的情况远比企业复杂,因此,给企业管理的学生讲领导学,可以偏硬科学一些,即强调《领导学》的科学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领导学》案例教学的控制点
  案例教学需要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加强运用。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C.R.Christensen)认为:“案例就是一个执行官或其他管理人士曾面临的情景的一个部分的、历史的、临床的研究。它运用叙述式的表达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并为可替代许多方案的构建和为认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提供资料――实证的和过程的材料――这是对于一个特殊情景的分析所必需的。”[2]案例教学主要是指通过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体会实践中运用相关理论的复杂性,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大致可按以下环节开展(见图1)。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在这五个环节中,精选案例、组织讨论和总结三个环节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和难点。这些难点的突破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挑战。
  1.精选案例环节。
  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基础。学生对案例讨论是否热烈,首先取决于对案例的兴趣是否浓厚。什么样的案例学生才能感兴趣?首先要如上文所述,根据学员成熟度和学生专业背景等权变量选择合适的案例内容。其次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现实性和复杂性。典型性是指案例的选择应该突出所要验证的相关理论。现实性是指所选案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距离现实社会不是很远。学生是对时事最敏感的群体,而且由于就业的压力,部分学生会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如果案例的社会背景距离他们太远,就往往不能触动他们的神经,因而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复杂性是指案例中描述的情景,常常充满了多重矛盾,隐藏着多个分析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决策者处于两难甚至多难境地。案例的复杂性有利于学生综合决策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实施有效领导需要灵活驾驭领导学理论和具备现代领导者素质,从而感悟领导艺术的魅力。选择兼有典型性、现实性、复杂性的案例,既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嗅觉和一定的教学经验,又要求案例的挖掘有通畅的渠道。因此,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实际上是对教师素质包括专业素养、教学经验、敬业精神的一种挑战。
  2.组织讨论环节。
  案例讨论组织的成败是验证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根据以往的经验,案例讨论冷场往往跟组织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紧密的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结合学生的特点组织讨论。除在“布置查阅资料”的环节给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准备外,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组织讨论开场的时候,可以借鉴头脑风暴法,启发学生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可能会说错什么,让大家感觉“不用听我的立场,我只是一个主持人。”“我们没有标准答案,因为过去有过太多的标准答案了。”[3]在这个环节,老师需要做的,一是让大家感觉师生是平等的,甚至老师示弱,鼓励学生示强;二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发言学生一对一的讨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或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出新问题,抛砖引玉。在组织讨论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两点:一是不要跑题太远,适当展开是必要的,但必须有一条主线;二是注意发言同学的前后衔接,只有前后发言衔接得好,才能对某个问题的分析或解决方案形成争鸣,最后才能启发学生扩展思路,发挥集体的才智,领悟现实问题的复杂性,进而深刻体会领导活动的特性和实施有效领导的关键所在。案例讨论的顺利开展,要求教师不但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宽泛的知识面、一定的科研积累,更要求教师具备很好的组织能力、启发能力、平衡能力、沟通能力及亲和力,等等,这无疑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挑战。
  3.总结的环节。
  这一环节在案例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总结得好,学生会感到案例教学有收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次案例教学的组织打下基础。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总结的环节往往被省略掉了。如果省略掉,就有两个弊端:一是同学各持己见,大家不知道哪种看法更符合社会现实和领导活动的规律;二是集体讨论的效果没有得到及时肯定,不利于保护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总结环节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总结的环节可以由老师自己完成,也可以指派某个同学完成,老师加以补充。老师在总结时要注意对学生观点的评价,肯定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所持的独到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指出讨论的不足。对于存在争议的案例,可以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课下继续思考或在以后的实践中体会,如果能够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就是大有裨益的,也符合现代教学从知识的灌输向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方向的要求。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整理学生的发言的同时,理顺分析的脉络,提炼学生观点的精华,做出恰当的点评。另外如果讨论激烈甚至学生情绪激动,就要引导学生从“对人”的感性思维转到“对事”的理性思维上。如果组织讨论要求教师担当“导演”的角色,总结环节就要求教师担当“主持人”的角色。总结能否做好,与教师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养高低等有直接的关系,也反映了教师教学艺术的高低。综上所述,《领导学》课程案例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难度大,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
  《领导学》案例教学虽然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是成效是毋庸置疑的。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机构,在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师素质提高,以及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等方面应该不断改革,走出一条新路。就学校而言,可以改革教师和学生的考评体系,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来说,案例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根据现实条件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把企业家请进课堂,等等。我认为,案例教学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在《领导学》这类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2][美]小劳伦斯・E.列恩著.郗少剑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12.
  [3]胡一虎.一虎一席谈[E].http://news.省略/20070104/n247422318.shtml,2007-01-0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权变 案例 控制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