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人格【真善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理想追求】

  摘 要: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特征,小学语文更是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须在正确的学生观、科学的语文教学本质观的指导下,努力追求真善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进而培养学生求真、趋善、向美宝可贵品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 课堂教学语言 真善美
  
  语言是文化的条件和背景,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和思维的表达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以相差二十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和学生们交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语言、文章、文学)。语言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对象。这就给语文教师的语言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特征,小学语文更是基础的基础,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正确的学生观、科学的语文教学本质观的指导下,努力追求“真善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出具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才能培养学生求真、趋善、向美的可贵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河南省周口市某小学二年语文教师A所任教的一堂公开课《骑“白马”的苍耳》为例,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追求。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真”
  教师语言的“真”首先体现在语言的规范性方面,这既是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征。语言的规范性主要指语音标准,用词准确,语法合乎规范。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儿童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更加准确、完整、标准,语速快慢适当,声音高低适度。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模仿教师,就能准确而清晰地复述或回答问题,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A老师的讲课语速快慢适中,语言简洁。A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课题进行质疑时,巧妙地用师生对读课题的方式突出课文的重点,简洁而有效地达到了预设目标。但A老师在普通话的准确规范性方面略显不足。如A老师把“蒲公英”的“蒲”读成了“三声”,学生们也将错就错。虽然,她在后面的教学中“偷偷地”改过来了,但这已经让同学们走入了误区,也引起了部分学生的迷茫,影响了学习效果。普通话不标准与地方方言有一定的关系,A老师的问题主要是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语音是语言的外壳,对语言的表达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显然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必然会起到反面的示范作用,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过程中要养成对语言敏感的良好习惯,以积极的心态促进自身教学语言的规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语言的“真”还体现在教学语言的真实性和真挚的情感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传递真知,感悟真情,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语言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合乎自然和社会的本质规律。A老师引导学生向小刺猬先生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追求真理的良好习惯。语言的真实性还体现在教师要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非理性语言。A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把“桃花”说成“梅花”的错误,并解释梅花是在冬天里开放的。教师语言真挚的情感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真情实感,与教学内容达到和谐统一,引起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共振与沟通。
  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自主能动性,努力磨炼出“有文化”的“真语言”,努力创建充满文化气息的“真课堂”。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善”
  教学语言的“善”是以教师语言的“真”为前提,主要体现在教师语言的纯洁性与健康性。这主要反映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语文教师一般都兼任班主任,所以其语言更具有示范性,也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活教材。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是文明的,教师应自觉使用文雅、优美、健康的语言。教师在课堂内外应带头说“谢谢!”“对不起!”“请”等文明语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当然,教学语言的“善”不能仅仅停留在使用文明用语等浅层次上。语文教材大多是文学性作品,本身就是善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情及身心特点为依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说学生善听、乐听的教学语言,做到真正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在“善”的教学语言中体“善”向“善”。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在A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那一颗颗纯洁脆弱心灵的悉心呵护,当学生表现好时对学生夸奖和赞赏。A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会真诚地说“你回答得真好!”“你观察得真仔细!”等激励的话语。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没有责怪,更多的是心态平和地进行引导与纠正。也许A老师在课堂上表现亲和、再细腻一些,就会更加锦上添花。
  三、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美”
  语文教师语言的“美”主要指语言要具有艺术性,这体现了语文教学审美性的特点。语言的“美”是以语言的“真”和“善”为前提,是二者和谐统一后的进一步升华。
  首先,语文教学语言的“美”体现在语言的生动形象及趣味性方面,这是教师授课艺术的体现,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趣味性的语言可以增强教师的幽默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总之,具有生动形象的趣味性的语言可以使知识、信息通过新颖、鲜明、形象的渠道,灵活而顺利地传输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稳定,知识的掌握还离不开生动具体的形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比喻,夸张的语调,具体的描述,再配上自己激情洋溢的情感,这样使语言活起来,感染每位学生,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方面,A老师做得还是比较好的。课堂教学中,A老师说:“边读边划出文章中的‘生字宝宝’,这些新朋友你认识哪些,你是怎样认识的?”充满童真童趣,还把苍耳种子的传播以儿歌的形式演唱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我们也希望A老师在语言上要更有感染力,让学生在语言创造出来的一种优美情境中如痴如醉,快乐地学习。
  其次,语文教学语言的“美”还体现在无声语言上。无声语言是教学直观性的需要,是口头语言的辅助手段,是授课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无声语言也叫非语言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姿态、表情、手势和采用的板书等。教学语言是标准的口头语,用的是简短的句式,如果再加上无声语言的配合,以表情、手势助说话,以简明、清楚的板书助讲解,那便会锦上添花,直观地给学生以完整、清晰、深刻的印象。A老师的板书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奇的刺猬先生及漂亮的凤仙花等,寥寥几笔却是那么生动形象,而且板书简单明了,直观性强,有助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学习。A老师还有效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演示出凤仙花的妈妈,以及苍耳的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这有效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减轻了同学们理解课文的难度。当然,A老师如果再多适时地变换一些神情,加上恰适的手势,那么课堂也就会增添些许灵气,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文质兼美的语文教学内容是枝,是干,而“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则是叶,是花,只有形神兼备,才能创建出“美”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在“美”的课堂氛围中体“美”爱“美”。
  语文是充满真善美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也应该是真善美的。它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谐统一的。只有在真善美的课堂语言和真善美的教学内容的共同熏陶下,真善美才会真正充盈学生们的心灵。小学语文教师应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深刻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并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把真善美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理想追求,努力创建有生命力的真善美的语文课堂。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资助。

推荐访问:真善美 语文教师 追求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