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摘要:生活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老师要独具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享受语文成为师生共同的向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生活;课堂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209-01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人更好地生活。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根植于生活的土壤。让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时自然地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带时事新闻入课堂
   时事连接着教师与学生,连接着历史与现实,连接着课堂与社会,它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由于网络的便捷,我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震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消息,并赶紧下载汶川地震的有关图片及评论,及时在语文课上公布这一消息。学生们含泪看完后,我让学生饱含深情到朗读了这样一段话:“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2月肆虐的雪灾,冻裂了中国大地;3月的西藏骚乱,烧伤了美丽的圣地……震动传及东南亚的四川大地震,撼及整个中国的灵魂……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而后,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同学们,也许在我们平凡的生活和忙碌的学习中,我们已太久地忘了感动。但是,在地震来临,同胞受难的那一刻,我们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拿出你的纸和笔,为你最牵挂的人写一段最诚挚的祈祷和祝福。”诚如我所设想,感人的话语很快在他们笔下流淌。“天塌了,地陷了,你们的家园不见了。但地震撼不动坚强的心,四川的同胞们,我们支持你。”用诸如此类话语来对比平时作文语言的假与空,生活中提炼的真实课堂却教会了他们真与实。
   可见,时事新闻这种最易顺手拈来的生活资源好好利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
   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名篇佳作,但由于作者与读者所处的时空不同,二者之间存在文化、年龄、地域、种族等差异,导致学生与文本之间总有一种距离感。作为语文老师,适时地联系生活,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确实很有必要。再说现今高中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物质攀比现象严重,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对他人和社会缺乏感情。语文老师在充分关注学生心理的同时,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文本,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
   可见,把生活引入文本,让学生能够与文本、与作家平等对话、交流,是多么重要。
  三、慢慢靠近年轻的心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对时尚文化有着敏锐的嗅觉和火热的激情,他们是新事物最积极的接受者和最热烈的拥护者,对于时尚文化有着近乎先天的向往。时尚文化的构成元素,融合了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的最新因素,与传统文化相比具有超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但时尚文化本身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作为语文老师,有必要俯身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引流行元素入课堂的方法很多:如用周杰伦歌曲导入诗歌鉴赏;看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谈词语的使用;短信的欣赏及写作……
   以短信为例。各个节日不少学生都会发短信,这些短信有些是专业写手的作品,但也有原创的。不管是哪一类,要么文采飞扬,要么情深意切,都有可取之处。随即,这些短信进入了我的课件,当附着学生名字的短信成了我的语文课堂的教材时,学生的兴趣提到了极致,欣赏分析时自然不遗余力。“主题突出,情真意切,简明得体,结构整齐,构思别致”的高要求短文写作,在接下去的训练中,完成得得心应手。
   可见,走近学生的生活空间,让时尚成为有效的语文课堂资源,能使学生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四、用节日文化丰富语文课堂
   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都体现了家庭和睦,尊老敬祖的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节日的习俗,全民的过节活动,使得民族文化精神得到普及、延续和发展。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代,仍保留中华文化,其重要表现就在于他们始终保持着传统节日的习俗。可我们的学生却似乎更热衷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对传统节日缺少足够的了解。这一现状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等三大传统节日被列入法定节假日。我们应该借此机会将节日文化引入学校课堂,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构建保护民族传统节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实际上,自从教以来,节日文化一直是我语文教学的活教材,以它与学生生活的特殊关系有效地丰富了我的语文课堂。
   如中秋节前布置学生背诵《春江花月夜》,要求八月十五时能对月吟诵;再如清明节,设计一节清明节专题课,内容包括学生谈对清明节来历、习俗的了解,有关清明节诗歌的鉴赏以及对中国丧葬及祭扫习惯的看法。诸如此类的课堂,既营造了节日气氛,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老师要独具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推荐访问:在生活中 语文 学习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