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 对体育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教学设计是教学系统中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教学设计从宏观来讲,可以是解决整个水平学段的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单元安排等重要问题;从具体来讲,也可以是单指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构思和组织。下面我就体育教学设计谈几点建议。
  一、体育课堂教学的备课
  备课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对上课的目的和任务,选择什么内容,运用哪些方法,如何组织练习等方面进行系统、严密的思考,并制定好课的教学方案。备课实际上是教师对怎样上好一堂课的一种预演。可以说,备课这个环节做得充分不充分是能否上好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备课时应突出以下几个要点。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1)体育课程改革提倡的学科教学目标是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们是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完整,不适切。(2)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清晰的、可操作的,而且是能够测定的,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或是对学生在演练结束时其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取得的变化说明。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能体现体育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体现一节课的学习要求,它是教与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着眼与教,落脚于学。
  2.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教师和学生双方行为的基本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产生和发展是凭借双方的行为交往,这些行为交往又以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无论教师或学生的行为都不能脱离课堂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否则教学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成了一句空话。而课程教材所规定的内容由多个课时教学内容组成。因此,在备课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所谓教学内容的处理,实际上是一个研究教材的过程,是一个选择和设计的过程。
  二、教师要掌握第一手教材
  教师在定教学练习密度时应根据自己钻研时所制定的组织教法,针对每项具体教法措施,还要逐个亲自体验(或指定的中等水平学生),同时记下时间,然后结合对象特点和场地器材条件,决定每项练习次数,将一次练习时间乘以该项教材总的练习次数,就得出该项教材的练习时间,最后将全部练习时间相加除总时间,所得的商是该次课的练习密度。
  对一堂体育课预计练习密度要把握计算尺度,凡是课中有目的用于身体练习的时间,均应视作练习时间,而把握练习密度的计算尺度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关键,可以认为:组织实施所用的时间不应计算在内。
  在多重的教材内容中,凡是在课中有目的地用于学习、复习、巩固、提高技术、技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的练习时间,均看作练习时间。常用的教材,我们可以分为:田径运动,走跑项目从预备姿势开始,到终点缓冲结束,我们看作是练习时间,而从终点归队时的走或跑交替或慢跑也应视为练习时间。跳、投项目:以开始姿势到离开沙坑,到投出器械后身体恢复正常姿势为练习时间,两项练习出入队也应为练习时间,在平地上做跳跃或不持器械的徒手练习,以及收拾器械要求跑步也均为练习时间。
  体操运动:基本体操徒手或轻器械运动,做动作算练习时间,讲做结合的过程算练习时间,而其他如:跳绳、踢毽、攀爬、负重搬运从动作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等从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算练习时间。
  球类中的单个动作教学由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而教学比赛整个过程也为练习时间。
  游戏的整个过程都算做练习时间。武术、单个或成套动作从开始到全套过程都算做练习时间。
  素质练习,各种静止用力的动作练习均算作练习时间,如单杠的屈臂悬垂、倒立、双杠支撑、燕式平衡、武术中的静止用力动作等。
  重复或循环练习时,整个过程算练习时间,但中间停顿或中断应不算练习时间。
  体育教材很多,以上是主要的内容,每一项根据教材的性质、内容、技术、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来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时间与分量,使一堂体育课的时间更加合理和充分地得到利用。
  三、进行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
  1.转变教学观念,突出教学评价的地位。学校和教师要正确贯彻新课标的教学评价理念,准确理解体育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力求做到前期准备、过程进行和发展评价三者的完美结合。将评价对于教学前期准备和过程进行的导向、调节和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摒弃“评价只是简单的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总结程序”这种错误的观念,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切实在教学评价中实现信息及时反馈、策略应需调整的目标,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2.健全评价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需使评价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将教学运行全过程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转评价的目标取向为过程取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强调教学过程的价值,保证教学评价的公正客观性。体育教学评价内容日趋完善,主要包括:体能与身体形态、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态度与运动习惯、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与创新五个方面。评价内容的增加和完善能真正体现体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3.优化评价手段,多方位促进学生发展。(1)生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生成性评价着眼于将评价全程化,将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程的考评、检测和督导,如实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教学效果的优劣。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口头评价,针对主题单元进行单元评价等。教师可以指定一些记录卡,如“课堂发言卡”、“活动表现记录卡”、“行为考评卡”、“课外体育活动卡”等对学生的学习总过程进行全面完整的评价,并将此记录折合成分数按一定的比例计入平时成绩。在终结性评价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以3:7的比例折算出总成绩。(2)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保持其对优秀学生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又照顾到体育能力较弱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对比评价中,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竞争意识,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在期末考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设立“最佳表现将”、“最大进步奖”等,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的成功,从而坚定终身体育的信念。(3)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组评和教师评价的多元化形式进行,既要有教师、同学从外部对学生的评定,又要有学生对自己的内部评定,将二者以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又能使学生养成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的学习习惯,这对体育选项教学的顺利实施十分有利。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几点建议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