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科书使用应把握的几个视角


  【摘 要】美术教科书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材料,正确使用美术教科书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就具体的使用策略而言,可以从教材使用观念的变革、全面整体地理解教科书、挖掘教科书中的教学要素、加强教科书与现实的关联因素、构建个性化的数字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加以考量。
  【关键词】美术教科书 使用 教材观 教学要素 数字资源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科书是一种非常特殊而又复杂的出版物。说其特殊,主要在于它的编写、出版与使用必须经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可、审定和发行。说其复杂,形式上它是课程的代表,内容上它是教育教学目标的载体,功能上它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美术教科书是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供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时使用的主要教材。美术教科书是美术课程内容最重要的载体,它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发挥美术教科书的作用,如何通过使用美术教科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改善学校美术教育,是当下备受关注和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变革教材使用观念
  观念的变革实质上是对事物认知的改变,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教材使用观念的变革在于对教材价值认知的改变,不同的认知,就会有不同的教材观。
  (一)传统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其实质是控制教学,控制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它认为教学的目的是落实知识点,教师必须要遵从教材,不能超本,而且视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不能自行选择教学内容或增添教学资源,更不主张教师自主开发教科书视野以外的教学资源。传统教材观更注重美术学习的内容而非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忽视了美术教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教材观的指导下,美术课堂教学中把美术教科书当作“圣经”或者“圣旨”,绝对依照教科书来教学。
  (二)现代教材观
  现代教材观基于后现代课程理论,它将教材视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现代教材观主张:1.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的文本;教材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材料”,不具有作为教学权威及裁决教学的意义,美术教学的根本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达到此标准所用的材料可以多样化;教师不必绝对服从教材,有能力的教师可依据自己的研究对教材做自主改造,以怀疑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对待教材。2.“教材”仅仅是一个主题、一点启示、一种资源或一些范例,是为师生提供可选择、可开发、可创造的契机。
  (三)用新的教材观指导教学
  肇始于2001年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对美术教材尤其是美术教科书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除了美术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外,各地编写出版了大量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现代教材观的反映。现代教材观鼓励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将教材视为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平台和教学活动的中介。在这个观念指导下,教师通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调整美术教学内容。一般而言,美术教科书在处理内容时都比较均衡和全面,但有的内容并不适合一些教师的教学,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教学内容,也可以调整一些内容的分量。其次,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开发校本课程。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虽然只是国家课程的补充,但有利于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有助于理解地方文化,也能加强对一些特殊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教科书使用观念变革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还需要有积累和准备,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美术教师而言,需要对美术课程标准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能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对美术教育的总体价值判断以及美术教育要达成的总体目标要有明确意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美术教学各种手段。
  二、全面整体地理解教科书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全国一共编写出版了11套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5套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些美术教科书都有各自的编写特点。用好这些教科书,必须全面整体地理解教科书,唯有此,才不至于“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美术教科书编制的基本结构有三种方式:一是单课式,是指以单个课例为主,编写重心在单课的主题、内容以及基本方法、案例设计上。二是单元式,以几个主题组合成一个教学单元,主题之间的内容有关联,美术知识和技能有逻辑推进的关系,课题之间前后相互呼应。这些教学单元可以是多个单课组合一起,也可以是一个大课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要求,形成一个单元。三是单元和单课结合的方式。此外,从美术知识、技能的编写组织形式来看,教科书编写也有两种逻辑架构形式:一种是直线型的,也就是指美术知识和技能从易到难,不重复出现;另一种则是采用逻辑上升型,美术知识和技能根据年级学段螺旋上升,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最后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为例,美术教师在理解不同版本教科书整体编制体系时,可以整体罗列每一册的目录,然后根据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的学习领域归类,也可以在不同学习领域下做二次归类,这个二次归类既可以按照主题,也可以按照美术学习的知识点或者技能点来划分。通过这样的一个归类整理,对美术教科书整体编写内容一目了然。只有全面、整体地理解教科书后,才可以根据其他逻辑重新安排教学内容。美术教科书中的内容总是依据一定的逻辑进行安排的,但是这种逻辑不一定适合千差万别的教学情况,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美术教学的理解灵活地调整或者设计自己的逻辑。比如,频繁地变换工具和材料可能会使学生忘记携带和难以准备,增加授课的难度。为此,美术教师可以将一些使用同一材料的美术学习活动集中在一起,比如将一个学期的版画内容或者国画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中,这样可以提高画材使用的有效性。整体理解教科书是活用教科书的基础,不了解教科书的活用是没有基础的乱用,必然偏离正确使用教科书的轨道。

推荐访问:几个 教科书 视角 把握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