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原因探析


  【摘 要】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都明确地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样的判断。实际上,在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及其他手稿里均未提过这点。从“总题目”到“政治生活的主题”,在文字表达上的细小差别中实际却蕴含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巨大差别,反应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变化。本文将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总题目”到“政治生活的主题”变化的原因做出一个初步的探析,并简要叙述这种变化给中国政治生活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总题目;政治生活的主题
  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都明确地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样的判断。但是,无论是《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讲话提纲,还是《正处》正式发表版本,甚至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和《毛泽东文集》的所有文章里中,毛泽东从来没有指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也没提过“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究竟应该是什么。现行的判断,很可能来源于《正处》开头那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总题目。”若仔细考察,“总题目”和“政治生活的主题”虽然文字上相似,实质上却有不同:《正处》第一段完整的表述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总题目。为了叙述的方便,分为十二个小题目。在这里,也要说到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在此,“总题目”是针对这篇文章的十二个问题来说的,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显然,“总题目”的提法不等于后来所说的“政治生活的主题”。 事实上,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地提出这种判断之前,也从来没有出现类似的说法。为什么改革开放后我们要用“政治生活的主题”来代替“总题目”的说法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原因
  (一)与党的工作重心和社会主要矛盾相适应,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新的理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与此同时,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①这个主要矛盾的判断实际上是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矛盾判断的恢复。
  从《毛泽东文集》的题解中,基本可以确定《正处》原讲话的精神是同八大精神相符的。②因此就理论本质而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八大的主要矛盾判断是最适应的。这是它能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重要理论工具的根本。但是,《正处》在不断修改中出现了许多与原意不同的内容,使得《正处》曾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理论基础”、① “实现总路线的重要保证”,②或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武器”,③这都是事实。而无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能在《正处》中找到相应的文句为自己辩护。这正是经过反复修改后发表的《正处》在理论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后果,是《正处》在理论上的短处。笔者认为,毛泽东的这些修改,恰恰是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我们建设经验的严重不足。对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只是有了新的思想火花,却还远未成熟。因此他只能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从不同的方面试着丰富《正处》这篇文章,这是他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者的必然选择,也是给后来者出的一道考题。
  然而时过境迁,进入上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高潮和挫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了。这时候,对《正处》的理论推陈出新,作出合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解析的条件已经成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中国的前进道路已经明晰:首先是完成主要矛盾从“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已经说明,贫穷和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充分发挥《正处》“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而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段论述,将当前主要矛盾的提法与《正处》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结合,将人民内部矛盾描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联系到了一起。④一方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将政治斗争紧紧限定在合法、有序的框架以内,为经济建设创造有力的社会、政治条件;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发展经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对主要矛盾,就能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打下现实的物质基础,有效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历经这一番推陈出新,《正处》就与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而其中“强调阶级斗争很激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的内容就很难再在政治上掀起波澜。这正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得以明确化、理论化的根本原因。
  在各条战线上实现拨乱反正,是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另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彻底清理“左”倾错误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既然“文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误日益深入到党内......左倾观点的发展就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持续。”⑤因此,拨乱反正首先需要将阶级斗争限制在正确的范围内。《正处》所论述的主要问题之一,正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阶级斗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郑重写道:“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决不允许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是对《正处》思想的直接运用,也是停止“文革”式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运动,抛弃“阶级斗争为纲”口号的最好理论论证。

推荐访问:探析 政治生活 正确处理 原因 人民内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