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摘要:李达的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这表现在:其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其方法论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其价值取向是“一切为了人民”。探讨李达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在今天有着深刻意义。
  关键词:李达;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04-0064-05
  李达终生的学术实践都是围绕“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大问题进行的,他为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而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
  一、唯物史观:李达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
  20世纪2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沉痛创伤的氛围中,受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五四运动的深刻影响,社会主义成为流行于中国思想界的时髦名词。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不仅国际上众说纷纭,而且国内也是莫衷一是。这种情形,当时曾有人这样描述:“中国真正有人研究社会主义,却在最近的两年中。这自然是大战的反动,俄国大革命的影响,所以能使世界潮流也侵入这思想上交通断绝的中国来。然而中国今日究竟能彻底明白社会主义的有几个人?我却不敢妄断了。”可见,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当时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理论的难题,更是一个现实的难题。
  针对思想界鱼目混杂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潮,李达从财产关系、阶级的划分、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的团结、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国家消亡等七大方面列举并论证了只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才是中国人应当选择的社会主义。他指出:“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其重要原则有五:一、唯物史观;二、资本集中说;三、资本主义崩坏说;四、剩余价值说;五、阶级斗争说。”从这一顺序中可以看到,李达非常强调唯物史观对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根基性。由于李达对唯物史观的阐释+最初是“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来进行的”,因此,在李达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唯物史观不仅构成李达区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而且成为李达批判各种反社会主义观点和非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武器。
  李达把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础来阐发社会主义思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论战中。1920年上半年,针对张东荪、梁启超对社会主义提出的怀疑和批判以及实业发展论,李达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展开了强有力的反驳。他指出,社会主义是18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发展的产物,“阶级由对峙而斗争,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势已成”。在国际资本主义的作用下,“中国是劳动过剩,不能说,没有劳动阶级,只不过没有组织罢了”,中国的失业游民就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部分。李达承认对于产业落后的中国来说,发展经济是极其重要的,但关键的问题是采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是采取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来发展经济。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是无政府无秩序的状态,社会主义生产组织是有秩序有政府的状态”,对于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只有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方能克服。所以,结论便是“开发实业,最好莫如采用社会主义”。李达不仅从理论上论证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优越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还从现实上阐述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内在必要性。他指出,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就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即要么实行维持自给自足的旧式手工业生产的闭关锁国政策,要么实行把中国交给西方列强共同经营的卖国主义,要么实行欧美式的资本主义。李达通过逐一分析得出结论,这三条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根治资本主义的顽疾,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由上可见,李达正是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分析的武器,从而有力地回击了各种反社会主义的理论进攻,准确地回答了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提出了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思想。
  李达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来阐发社会主义思想,还比较典型地体现在他对中国实践社会主义的人口——社会革命的深入阐释上。他说:“什么叫做社会革命?据马克思唯物史观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便和当时的生产关系相冲突,用法律上的术语说起来,就是和财产关系相冲突;然而社会的物质生产力,从前却是在这财产关系里面活动发展过来的。这些财产关系算是从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了。从此遂进于社会革命的时代。经济的基础一经变动,那巨大的上部建筑的全部,或是徐徐的,或是急剧的,也就跟着变革了。……据上述的原理剖释起来,社会革命乃是由无产阶级举行政治革命夺取政权来实现的。”李达分析指出,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情形是“资本主义便渐渐侵入了中国的内地,中国固有的经济状况,全被破坏,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此便进于产业革命时代。直到现在,国际资本主义商品畅销全国,本国产业的状况也进到纺织工业的萌芽时代,手工业大受摧残,大多数人民遂陷于工钱奴隶和失业的地位”。与此同时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关系是:“全国的金融操纵在外国资本阶级之手,全国的铁路矿山森林水运交通以及许多企业。大半都归外国资本阶级掌握。加以几次的战役赔款以及许多投资的借款,重利盘剥,中国全国的经济生命,全被他们夺去了。此外在中国掠夺的种种政治权利,更是指不胜屈,北京政府间接就被他们支配。一言以蔽之,中国就是国际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而已。”在这样的国内外情势之中,张东荪、梁启超等既想发展资本主义开发实业又想避免资本主义制度恶劣后果的温情主义的社会改良处方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而李达之前所提出的“直接行动”的革命主张,即发动“突发的猛烈的普遍的群众运动……从资本阶级夺取一切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无产阶级的国家手里。用大速度增加全部生产力”,则水到渠成地具有合理性、可行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李达早期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的论述,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基础之上的。这些阐述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不仅以强大的理论力量击碎了一些不负责任的人企图在中国贩卖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不切实际的空想,而且以其全面深刻的构想为党的“二大”制定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推荐访问:哲学 思想 基础 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