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道思想的现代转换及当代价值


  摘 要:孝道思想作為伦理道德规范,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家繁荣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但传统孝道思想存在封建落后性,在新时期,必须转变传统孝道观念的思想以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实。“新型”孝道思想对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当代养老问题都有积极意义。我们要扬弃的继承传统孝道思想,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孝道思想;现代转换;当代价值;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B823;D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3-0060-04
  一、传统孝道思想概述
  孝道是儒家思想的基础范畴,不同时期的儒学代表,在各个阶段都继承和发展了孝道思想。孝道思想得到不断升华,孝的涵义也不断扩充。孝道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有积极意义。
  (一)传统孝道思想的产生
  在甲骨文中,孝字 就像一个长者在庇护一个少年,表现出了长辈与子孙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周朝,孝既是对父母、长辈的“孝敬”,也是对祖先的“祭祀”与“追思”。孔子吸收了周朝关于孝的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对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开创了儒家孝道观。先秦儒学代表曾子、孟子、荀子扩展了孝的涵义,孝道思想由对长辈、手足的关怀,升华到对君王的忠心,孝治国家。
  (二)传统孝道思想的主要内涵
  儒家传统孝道思想是源于血缘亲情关系,它反映了在家庭中,亲子间的孝养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儒学家对孝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施行孝道既要在“小家”,也要推及至“大家”。纵观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可以将其内涵概括为:赡养、敬养、立身、慎终追远。
  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子女成年后,对父母赡养,保障物质上的满足。对父母生活和物质上的赡养,是儒家孝道最基本的道德内涵。
  “敬养”是尊敬、孝敬父母,实现父母在精神和情感上的需要,敬养是敬老、尊亲,是子女对父母真情的流露。在基本物质赡养满足后,与父母感情精神上的交流,是更深一层次的道德内涵。
  立身既是身体的健康,又是道德的修养。对父母的孝,要求子女严于律己,修身行道,子女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父母的声誉。孝的这一要求,有利于人们道德修养的提高,谨言慎行。客观上,促进着后代的积极向上,这有利于道德建设及社会稳定。
  古人很重视丧葬之礼,传统孝道思想认为,对父母的厚葬和追思,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孝道。孔子是以“礼”来祭奠父母,而孟子提倡厚葬,认为厚葬是行孝表现,荀子也强调了丧葬是体现礼、孝的重要方面,提倡大葬。
  二、传统孝道思想的现代转换
  (一)传统孝道思想现代转换的原因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以孝悌为本,施于仁政,服务于封建统治者,是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这决定了传统孝道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封建落后性。在现代社会,传统孝道思想要褪去封建色彩,继承和发扬其真正内涵。我们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对先秦儒家孝道思想批判的继承,实现孝道思想的现代转换,形成“新”的孝道观念。
  (二)传统孝道思想的现代转换
  1.对父母“无违”的转换。传统的孝道思想在子女与父母关系上,提出的是“无违”,一切在无违的基础上,实践孝道,亲子关系是不平等的。而现代,平等是人的基本价值观,父母与子女是平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促进家庭的和谐。
  2.孝道对象的转换。封建社会,践行孝道,都是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到了现代社会,因为社会发展及人口结构的改变,需要我们“推己及人”,对父母赡养、孝道的同时,还要关心其他老人。践行孝道不再是个人的事,所有人都要为之努力,这是社会现实决定的,具有时代性。
  3.祭祀、追思的转换。传统孝道中重视对父母的丧葬,孔子提出对先人的祭念是注重精神上的追忆。但随着孝道的发展,祭祀礼仪愈加繁杂,传统的丧葬之礼带有浓重的封建落后色彩。现代社会可以继承孝道思想对父母精神上的追忆,摒弃形式上的铺张。不追求形式,而注重实质的做法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新型”孝道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党在十八大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包括3方面内容: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弘扬新孝道思想可以健全公民人格。孝道思想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要求人应注重健康,珍爱生命。关爱自己与关爱他人是一致的,身体健康是对社会做贡献的前提,也是健全公民人格的基础。传统孝道宣扬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1}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绩,让父母荣耀,这促进着个人的奋斗。孝道思想是人们积极做事、努力进取的内在动因,推动着个人的发展。
  2.弘扬新孝道思想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孝道思想强调对父母行孝,将孝道思想实践于家庭关系中,可以融洽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由对家人的爱,推及至他人及社会,社会就会安宁、和谐,由家庭关系的稳定最终促进了社会关系的稳定。传统孝道思想不仅要求对父母孝敬,还表现为对君王的付出—“忠于事君”。而在现代社会,孝道文化的建构应定义为“服务社会”,我们要将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实现社会和谐、稳步的进步。
  3.弘扬新孝道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繁荣。胡锦涛在十七大也提出,发展中华文化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和创新性。这说明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而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弘扬孝道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内在一致性。“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这都表达了安身立业、为国效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爱国主义思想。人们用孝德精神坚守岗位,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孝道思想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指导价值,孝道思想提出的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国家、社会、公民三方面发展相吻合。孝道思想提出要爱“小家”推及至“大家”,由家庭的和谐上升到国家层面,有利于唤起人们的爱国意识。家即国,国与家的统一,将爱国精神具体至家庭、社会层面的孝行,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意识。

推荐访问:孝道 当代 转换 传统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