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有好处的,也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历史乡土课程培养学生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
  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区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相关内容,穿插使用。通过学习这门课,学生可更多地认识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利用历史乡土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去研读乡土教材、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档案、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小说、文学艺术史、当地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甚至包括当地著名历史人物描写家乡的散文、小说等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还可以走近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如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监利县是一座历史古城,全县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有很多值得挖掘的资料。走访所在地区的历史见证人、专家学者、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历史教师等,他们能够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
  用好乡土历史教学意义重大,中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从情感上极易接受,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对这些历史内容有着好奇和好感,他们愿意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一片瓦砾,也记载着一个历史故事。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亲自去体验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热土的历史厚重感,体味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勾画未来的美好愿景,而且还能让学生养成开发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的习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乡土历史教育能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精神,更能培养孩子的崇高道德情操。
  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资料库,能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复习《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课时,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利用多媒体展现红军长征的路线,让学生记住主要地理名称,他们就会描绘出红军长征路线,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脑海中会根深蒂固。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并通过网络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知识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拓展,知识结构不断完善。
  注重各类历史资源的利用,学生会直观地了解历史。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教师可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文物古迹及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研究历史,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课,可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美国的诞生。导入新课时,出示美国白宫、自由女神像、美国世贸大厦、美国NBA、好莱坞电影等,让学生认识到当今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各方面都是强国,激发学生对美国是如何强大的这一问题的探究;讲述《莱克星顿的枪声》时,让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北美人民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容讲解结束时播放MTV《星条旗永不落》,通过铿锵有力的音乐,让学生体会出美国人民的开拓精神、团结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进而理解美国强大的人文因素。
  三、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观看影片。形象生动的情节可以加深学生对事件的印象,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鸦片战争》、《我的一九一九》,《世纪的悲剧》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贯穿其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精彩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是写作论文。学习历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史实的观点来分析解决现实的问题。例如安排学生写《清朝迁都与当前的环境保护》的论文,这是个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可以任意发挥,联系今天的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汽车尾汽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来阐述观点。这样广泛的取材,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我们既达到了历史学习的要求,又树立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用史料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焦点分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且能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初中历史教材涉及的知识比较全面,但这些知识点都是用很简单的叙述性语言和评论来设置的,很多主要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都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课堂没有拓展,学生就会觉得乏味。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上,教师可以用一些有争议的事情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在讲中国封建制度时,现行历史教材认为是以春秋战国之交为分界线,这是郭沫若的观点,而翦伯赞却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从西周开始的。在讲到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分界至今存在着这两种争论,让学生认识到文史学科上很多东西尚有争议,未有定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索,去考证的兴趣。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上,部分主要内容呈现得不是很全面。如“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历史书上只用了少量的篇幅介绍,教师可以收集数据和图片来给学生看,让学生去评论。特别是现在处于中日关系敏感时期,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分析如果中日交恶,中国有哪些有利条件,有哪些弊端?进而分析中日如果交恶会给我国带来哪些消极影响、哪些积极影响?哪些国际势力会有机可乘?国际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利用这些社会焦点,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机的探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热爱历史,又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县电化教育馆)

推荐访问:学生自主 培养 能力 创造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