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道德的角度探析“安娜”的抗争兼论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gwp/jgwp201701/jgwp20170147-1-l.jpg
  摘要:审美道德,不是“审美”与“道德”二分状态,而是生命的自然和谐状态。审美活动与道德的活动,作为人类最本源的两种精神活动,它跨越美学和伦理的思想界限,强调通过审美和道德的和谐,使生命自身想着正价值的方向延伸。《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1873—1877年创作的里程碑式的巨著,主人公安娜的人物形象家喻户晓,光彩照人。本文将从道德审美的角度探析安娜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命运的抗争,使这一优秀的艺术形象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关键词:审美道德;安娜;爱情;抗争
  文学鉴赏是以文学欣赏活动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意识。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人们在鉴赏外国文学时,对艺术形象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安娜,作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泰斗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创作的典型形象,更是凸显其文化的地域个性和隐在的普遍性特质。学者们围绕作品的剖析从未停止;对安娜形象的挖掘从未间断;青年人对安娜这一形象的理解却褒贬不一。 因此,从审美道德的角度来探讨安娜的追求与抗争,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一、如何理解审美道德
  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它通过艺术形态和审美心态去把握色彩斑斓的宇宙和人生。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审美道德,它是指“站在艺术家的生命立场上来讨论审美的生命表象和生命的价值,与此同时,站在思想家的立场上讨论审美对人生和社会的积极启示”。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审美与道德有着根本性的矛盾。审美是给予人自由的、感性的、是生命的张扬;而道德是给予人约束的、理性的、是活着的生命压抑和扭曲。实际上,“审美与道德的本源目的在于生命的自由扩张,即通过审美方式来体验生命,通过道德方式来强化生命。”道德不是对生命的压抑,而是对生命的解放。道德与审美皆奠基与生命自身。所以,审美道德,不是“审美”与“道德”二分状态,而是生命的自然和谐状态。它将生命中善与美,德性与自由,迷狂与神圣的特性提升出来,扩展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让审美者来享受生命的自由与幸福。“人们提出审美道德的目的,是为了歌颂生命,正视生命,让生命在审美与道德和谐中获得自由确证。”
  二、安娜的追求与抗争
  那么,安娜对爱情的追求与抗争是否“审美道德”的标准?
  第一,从作品看。《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于1873年至1877年经过12次修改而完成的宏篇巨著。写作年代正值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也是俄国由古老、守旧的封建社会向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转变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有两方面因素成为托尔斯泰完成作品的动力。一是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力冲击下,俄国封建农奴制度迅速崩溃,封建贵族地主日趋腐化堕落的思想与新兴资产阶级人文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对撞,人们潜意识中的“人文关怀”,“人性”的需求开始觉醒,呼吁人性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声音越来越强。二是反动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仍具强大的阻力,由封建官僚、大贵族地主阶层转变而来的新兴的资产阶级残存严重的封建传统、观念。正所谓“一切都是混乱的,一切都正在建立。”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整体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安排下来”的那个时代在政治、经济、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矛盾。托尔斯泰在作品中歌頌了生命,正视了生命,张扬了生命,开时代先河,领时代新风,具有伟大的生命价值和时代意义。
  第二,从人物形象看。安娜因父母早逝,在十八岁那年由姑母包办,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省长卡列宁。后来遇到了渥伦斯基,唤醒了安娜晚熟的爱情,冲破一切阻力,与渥伦斯基结合,与命运抗争,最终以失败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安娜为什要抗争?在封建社会,女性是男人的附属品。安娜嫁给了卡列宁是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婚姻观使然。卡列宁是个思想僵化、感情麻木、虚伪庸俗、墨守成规的典型的封建大官僚。在宗法思想支配下,安娜曾安于天命,只是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直到渥伦斯基的出现才唤醒了安娜的爱情。但面对安娜的出轨,卡列宁最感痛苦的不是妻子的不贞,而是妻子不肯把这种感情掩饰起来,而使他的名誉、地位受损。安娜提出离婚,他却以家庭责任和宗教道德为盾牌,来折磨、威逼安娜,拒绝离婚。贵族出身的渥伦斯基,同样摆脱不了爱慕虚荣、寻欢作乐、追求功名等纵垮习气。他只爱安娜的外表,不懂安娜的内心。安娜虽然生活盘桓于放浪声色的贵族上流社会,却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美貌和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思想、感情、才智、品德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当时一般的贵族妇女。新兴的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时代的到来,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安娜前行的方向,在渥伦斯基猛烈的进攻下,安娜终于开始与旧的习俗和封建婚姻抗争。千百年来,人们在习俗力量中生活,默认习俗力量所维持的“虚伪和非人道”,人在与邪恶抗争时,肯定意味着危险,抗争结果必然意味着悲剧。安娜的抗争同样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第三,从道德角度看。“道德不是对生命的压抑而是对生命的解放。”一切善的、高尚的、正义的都属于道德。作为自然人,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力。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是生命的存在物,有基本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具有自然人和社会人两种属性。 作为自然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作为社会人,要受各种各样的制约,束缚,包括法律、法规、道德、宗教等等。而审美的本源,根源于生命的本源,生理需求,是人道的直接体现。人道,就是要正视人的生命存在的全部需要的合法性。在不同文明中,衣、食的需求还能够被充分认识到,但爱欲的需求常常被掩饰其必然性的价值。
  第四,从生命历史存在看。人活着是自然的事实。如何活着或者如何活的更好,必然成为活着的人的思想中心。人不仅要面对生老病死、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而且要面对饥饿、不公正、道德反思和道德反思的负重,以及家族义务和重托。作为自然人,安娜的追求,体现着生命真意的探索和人格尊严信仰,是对那些虚伪、腐朽的人的灵魂的最大蔑视。她的“小”追求,冲破了封建礼教的藩篱,反映了那个“大”时代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她的“小”抗争,是向贵族社会的虚伪道德挑战,代表了那个时代妇女争取婚姻自主的要求以及追求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与俄国社会的大变动相呼应;她是向虚伪的封建贵族习俗开战的先驱;她个人的牺牲,极为有利地宣告沙皇俄国农奴制社会的不可救药;她的叛逆,揭露了这个社会的黑暗腐朽;她的“飞蛾扑火”,直逼俄国农奴制社会已经腐烂发臭的内脏。安娜的追求是有意义的、伟大的、神圣的,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其艺术形象具有无比巨大的威力,必然放射出永不衰败的艺术光芒。

推荐访问:审美 安娜 探析 抗争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