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党政治工作的群众性和群众工作的政治性


   [摘 要] 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两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政治工作中有群众性,群众工作中有政治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在当前情况下,切实落实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是做好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 政治工作 群众性 群众工作 政治性
  
   纵览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始终是交织贯穿于我党一切政务和党务活动的两大主线。实践表明,无论哪个时期,只要我党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结合的好,政治工作就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群众工作就有声有色,党的各项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成功推进到转方式、调结构、改体制的“深水期”,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政治工作的方向引领和群众工作的强力支撑。因此,切实做好新时期我党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深入认识政治工作的群众性和群众工作的政治性,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我党政治工作的特殊内涵和群众工作的时代内容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政治”往往与国家、政权、阶级、政党、权力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由于时代、国度、阶级和政党的不同,“政治”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内涵,并外化为不同的政治生态。根据政治的不同本质,历史上的政治形态大致可分为剥削阶级政治和无产阶级政治。随着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并走上历史的前台,“政治”的面貌也为之一变。除了维持对少数敌对分子的专制外,政治更多承担的是维护国家稳定、构建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等重要任务。从每一政治活动的共时性来看,政治包含政治活动的领导和组织者、参与者、作用对象以及保证政治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一切物质、技术、信息和制度资源;从政治活动的历时性来看,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领导者围绕既定的政治蓝图、背负重大的政治使命、制定科学的政治决策并运用适当的政治策略和手段以完成特定政治任务的活动过程。根据上述定义并结合不同阶段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笔者以为,新时期我党政治工作的特殊内涵和主要任务是: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整合所有可以整合的社会力量,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安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政治活动作用的方式和特点,一般表现为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模式,并通过经济、管理、科教、民生等各项具体活动表现出来。而上述任何具体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参与。因此,新时期我党的政治工作任务决定了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及时宣传党在新时期关于各项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支持和参与;二是围绕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任务,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共同富裕奔小康;三是努力实现与人民群众声气相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重要政治活动的参与和支持,并同一切破坏我国政治稳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我党政治工作的群众性
   新时期我党政治工作面临着极为艰巨的政治任务。无论是政治宗旨、政治目標、政治任务,还是依靠力量、实现方式,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核心要素。因此,新时期我党的政治工作表现出了鲜明的群众性特征,是“人民政治”的范畴。
   (一)从政治宗旨看,赢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稳则政治稳,政治稳则国家兴。民心向背历来被看作是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的“最大政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也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所在。任何时期的任何领导阶级,只有实实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才会得到他们的真心拥护并形成巨大的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党都十分注重积累并竭力保持这一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始终坚定地走人民战争路线,带领人民分享胜利果实,终于战胜了数倍于我的敌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党领导人民顶住国内外压力,顺利完成了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性转变,从此阔步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时期,党带领人民走上了团结谋发展、快步奔小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坚持将“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决策的最高准则。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高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二)从政治目标看,增进人民福祉是第一要义。毛泽东曾经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对于作为被领导者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领导被领导者向共同的敌人做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给予被领导者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者缺少其一,将不能实现领导。具备的这两个根本条件,使我党得以成为领导阶级并顺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平建设年代和社会主义改革时期,我党的政治目标转为实现人民富裕和民族富强,而根本点是全体人民过上幸福小康新生活。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我党实施了覆盖城乡的各项富民、安民、保民政策,惠及了民生各个方面,“劳有所得、住有其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得到较好实现,幸福指数逐年提升。同时,全体人民的政治权利和各项社会权益也逐步得到维护。
   (三)从政治力量看,人民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中流砥柱。毛泽东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征程中,人民不仅是历次重大事件的当事人,更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在革命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革命军队的主要兵源,更是以朴素的阶级情感和可贵的牺牲精神给了人民军队极大的人力、物力和精神支持,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坚强保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内交外困、百废待兴的极度困难,我党领导亿万人民不仅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还成功地带领人民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战胜了极度的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教事业都取得较大成就。正是源于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大胆实践,社会主义改革终于破土发育并不断走向辉煌。党带领人民不仅成功地进行了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家的经济总量也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踏步提升。人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中坚作用愈发显现。
   (四)从参与方式看,民主政治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民主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目标[1]。如果说政治是一种由上而下的运行过程,那么,“民主”则为“上”与“下”的互通互动打开了“闸门”,民主政治的实现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还权于民”、倡导“主权在民”和鼓励公民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社会成员广泛的民主权利,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封建专制遗毒的尚未肃清和当时所处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民主政治建设的苑囿一片荒芜,上下互动的政治运行陷于停滞,一元化、单向度的政治模式占据主流,正所谓“中央高度集权,中央集了地方的权,国家集了社会的权,政府集了企业的权,政党集了政府的权”。[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生活趋于正轨并逐步走上快速发展轨道,民主政治在千呼万唤中得以实现制度性回归。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制度不断健全,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扩大,人民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一整套有利于人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具体的政治运行体制,包括领导体制、组织体制和工作体制等逐步建立起来,人民群众的政治意愿、民主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实现,一条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正在形成。

推荐访问:政治性 我党 群众性 政治工作 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