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等


  附录1 2007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2007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表现出以下特点:一、货币供应量增长超出目标。2007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7.78万亿元,同比增长17.06%。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3.58亿元,同比增长20.92%。二、GDP增长率创历史新高。2007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了11.5%,增幅高于一季度的11.1%和2006年上半年的10.9%。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11.9%,创下八年来的新高。三、外贸顺差和热钱流入推动外汇储备大幅增长。2007年上半年贸易顺差保持在1125.3亿人民币的高位,同比增长84.3%。2007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6%。2007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同比多增1440亿美元。四、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2007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5.9%和26.7%,增幅高于一季度的23.7%和25.3%及2006年全年的24.0%和24.5%。五、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2007年6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4.4%,是继2004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而2007年上半年CPI的同比增长率为3.2%。分析表明,2007年上半年CPI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
  总体看,200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扩张超出预期,通胀压力明显加大,金融市场利率显著提高,人民币有效汇率明显升值。从2007年二季度开始,经济结构性过热的风险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面对不断升温的宏观经济,上半年国家密集出台了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比如土地增值税清算、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利息率、扩大汇率变动幅度、严查违规资金入市、提高印花税税率、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扩大QDII的范围、发行特别国债等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某些行业或整个资本市场,进而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波动。
  
  二、2007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一)下半年宏观紧缩政策依旧
  尽管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做法,但依然没有能够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与CPI指数的上升。从最新的数据来看预计全年的GDP增速不低于10.8%,而CPI指数全年增速不低于3.2%,这将大大的高于国家的年初预定目标,因此下半年整体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会放松。当然在经过持续的加息与存款准备金调整,以及对于农副产品价格的调控后,紧缩的政策可能会略作微调,我们判断如果按央行目前制定的要尽量的使利率为正,考虑到减征或免除利息税因素,央行在下半年可能还会有加息的过程,另外作为常态的准备金率可能还会作多次上调。
  (二)多种措施控制流动性
  为了降低过快的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上行风险,国家将在未来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流动性,包括发行特别国债以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上调存贷款利率、调整出口退税、实行QDII政策以及多种货币工具等等,我们认为上述的措施将有效的降低市场的流动性,保障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增长。
  (三)汇率在升息预期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搏弈下继续升值
  我们知道,在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与国内多次加息的推动下,汇率的升值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尽管如此,汇率在今年下半年仍有升值的空间,一方面央行下半年还有升息的可能,另一方面央行上半年对于汇率的浮动范围作了调整,而西方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也把推动人民币升值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认为下半年汇率仍有持续升值的空间,估计全年升值5%应该不成问题。
  (四)国际油价近期出现较大反弹
  我们看到近期国际油价出现了大幅反弹,这对于全球经济将会形成压力,考虑到下半年取暖用油与生产的需求,油价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上升,另外国际形势也可能会对油价形成一定的推动。
  (五)美国房地产走软可能会对全球经济形成不利
  近期我们看到,美国房地产行业有走软的迹象,如果这一趋势在短期不能扭转,可能会对美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形成拖累,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重点的关注。
  (六)日元加息预期可能会加速利差交易的平仓
  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日元有一次加息的过程,活跃于全球的利差交易者纷纷平仓,这也是造成今年上半年全球股票市场出现较大震荡的重要原因,因此下半年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日本央行的动作,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操作策略规避投资风险。
  
  附录2 专题分析:证券业开放
  
  证券业的对外开放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的开放,是一国经济在贸易自由化完成之后、与外汇自由化的推动和条件下进行的资本自由化,标志着开放型经济体制进入高级阶段。以狭义理解,证券业对外开放,指证券公司的设立、股权及其业务的对外开放。证券业的开放,由于其重要的资本市场中介作用和波及影响,各国都予以高度重视,采取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对策。
  
  一、中国证券业开放的必然性
  (一)中国证券业开放现状
  目前,我国有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七家。中金和中银已经在股票债券承销业务上初具优势,其他合资证券公司也开始加入激烈的竞争。2006年,政策开始放宽国内证券公司赴海外设置分支机构。目前,除已有的中金公司、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等公司在香港有法定分支机构外,2006年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等公司,也设立了香港分公司。
  (二)中国证券业进一步开放的背景
  目前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的趋势及新一轮世贸谈判的压力,使证券业的进一步开放成为必然的选择。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和趋势要求证券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从长远看,中国经济的强大需要有完善和发达的资本市场来推动。尽管2006年我国股票市场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发展,目前市值超过10万亿元,但市值与GDP比例目前只有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100%以上的水平;融资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比重低;金融产品的创造远远不能满足投资与筹资的需求,金融资产仍然集中在银行储蓄上。而改变上述资本市场落后局面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开放,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矛盾比较集中的流动性过剩矛盾,也需要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分流资金,通过直接融资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与资本市场开放的经验表明,在政治环境宽松和开放调整适度的情况下,金融证券市场开放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增长。据美国NBER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成熟有效的资本市场可以平滑GDP的波动,条件成熟的资本市场的开放能够通过国际市场分散本国风险。
  第二,全球性服务业的开放趋势,成为证券业加快开放的外在压力。发达国家实现金融自由化后,一方面本国经济逐渐成熟,盈利空间变窄,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潜在高增长蕴含着更多的业务机会。在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推动全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成为发达国家主要要求之一。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使中国资本市场成为最受全球机构瞩目的市场之一。2006年包括香港市场在内的我国证券市场股票筹资额已经可以与英国、美国的规模相匹敌,吸引了全球投资银行业的高度关注和浓厚的兴趣。2006年以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股票市场的持续上涨,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几年来QFII规模已经发展到100亿美元的规模,还有大量的外资机构排队申请新的资格及额度。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的要求,已经或即将成为发达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的焦点之一。

推荐访问:证券市场 宏观经济 下半年 走势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