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与对策|信息技术不安全的表现与对策

  伴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在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进入学生的课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涵义与特点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涵义。信息技术是指人们收集、存储、处理、传递、利用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学所应用的一切现代辅助设施和技术,它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改进和教学理念的革新。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则指依据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以及教育和课程理论, 为了满足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按照系统论的系统结构基本原理提出的加强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优化组合的行动路向和基本措施。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特点。(1)双向性。它是人们立足于旨在实现人与文化整合同一的当代文化哲学立场上所深入探究的问题, 追求的是以教育情境中人的学习为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既包含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也包含“课程→信息技术”的整合。(2)互动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计划、课件、关于一些重点问题的理解等教学资源借助互联网等网络资源公开给学生,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中的迷惑及时在网上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3)自主性。在网络条件下,80%以上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主要职能应从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4)无可替代性。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其声、光、图像等功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的优势
  1.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单一媒体只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单通道”作用方式,而现代化多种媒体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将是一种“多通道”的作用方式。以计算机、多媒体操作平台为代表的新一代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2.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情境教学就是通过设计一些具备真实性和准真实性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这种良好的教学情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多种媒体信息强大的编辑和再现功能,通过实现对情景的可控展示、细节放大、过程延缓和实验模拟等处理,帮助、促进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感知、抽象、建模和应用等。
  3.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它变抽象为具体,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新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了学科教学资源, 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改进了学生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相比,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它利用自身具有集声音、图像、视频为一体的特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呈现各种教学信息,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个全面的整合过程,它包括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等,对学科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1)实验课的不可替代性。对于一些实验课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实际性的操作并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而且有时用实验很容易把问题解决。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但无论如何多媒体也不能代替实验,多媒体教学和实验都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2)信息技术非万能性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能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学科思维活动。但是,教学过程处理得过分形象、直观、具体,学生的思维形象会因这种“包办”而受到限制,并影响到学生思考的深度。再加上多媒体课件一般是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这种定势会挫伤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向性,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不能图一时的教学轻松,丧失对其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对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很多缺陷,提升教学效果。
  1.课程教学的设计者。为了实现“整合”的最终目标,教师应当非常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需要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在备课、命题、教学过程、答疑辅导、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发展,不断进行教学实验与探索,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学内容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并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文化知识和教学能力。
  2.课程学习者。课程学习者主要是学生。对于他们来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就是营造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和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建立有关制度确立学生的课程研制者地位, 培养他们的课程整合的意识、行为和能力, 组织他们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 在整合实践中开展学习。
  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适时采用,科学使用,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进而全面提高中学教学质量,使学科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改善学习[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2]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对策 学科教学 浅议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信息技术课本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