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思维有助于理性消费 追求多种答案有助于走出思维误区

  外语削弱了损失厌恶引起的对失去的恐惧,使被试在做决定之前用更加理性的思维进行分析。  5月21日,Facebook市值跳水至千亿美元以下,而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财产一天内急剧缩水20亿美元。这一变故严重影响了他的蜜月之行——一张摄于罗马的照片显示,两人进餐期间表情凝重。即使6月初传出消息称,纳斯达克OMX集团官员计划为这次损失埋单,扎克伯格脸上的阴霾也没有消散。
  扎克伯格的心情变化和现代经济学之父 Adam Smith描述的现象相吻合:状况由好变坏时,人们所承受的痛苦,要比由坏变好时的欢乐多。
  这一观点在1979年得到Kahneman 和 Tversky的实验证实和进一步阐述:损失和获益的心理效用并不相同,客观上的损失比等量获益产生的心理效用更大。这就是行为经济学中著名的“厌恶损失(又称损失规避)”。在这一理论中,一个人失去10元的痛苦相当于捡到10元的喜悦程度的2.5倍。
  在厌恶损失的驱动下,人们常常放弃有吸引力的机会以规避因潜在损失所带来的负面情绪。然而,最新研究发现,当人们用非母语思考一个问题时,他们会针对事件本身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较理性的决定。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Boaz Keysar表示,“人们也许会想当然地认为,语言只是表达的工具,不管是用英语还是汉语,都不会影响最终的决定。但是,我们的实验发现,当人们用外语思维做决定时,厌恶损失带来的影响会大大降低。”
  研究人员在美洲、亚洲和欧洲对说5种语言的600名被试展开了6项测试,这5种语言包括:英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所有被试都熟悉一门外语,但他们对外语的熟练程度仍不及母语。
  在一个实验中,被试是母语为英语且学过西班牙语的学生,每人有15次机会下注,每次赌注为1美元。被试可以不下注,从而保留1美元;也可以下注,赢了,就有2.5美元入袋,输了,“赌本”就会被收走。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条件无疑是有吸引力的,下注15次的所得将十分可观。
  结果显示,当研究人员用英语阐述实验的规则时,约半数被试表示因为害怕失去1美元而选择不下注;而当整个实验过程用西班牙语环境进行,将近80%的人选择下注。
  “或许这其中最主要的机制是,母语会引起人们更强烈的情感共鸣”,研究人员Hayakawa解释道,“此前有研究证明,能够激发人情感的话语如果分别使用母语和外语表达,前者的情感效应更明显。在上述实验中,外语削弱了损失厌恶引起的对失去的恐惧,使被试在做决定之前用更加理性的思维进行分析。”
  厌恶损失,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投资者受此影响,在调整资产结构时,往往会在不自觉中短视地卖出盈利的风险投资品种。“考虑到越来越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外语,我们的这一发现也有了长远意义,”在谈及外语思维在商业活动或个人财务行为方面的意义时,Keysar说道,“经常用外语思考的人在做出储蓄、投资以及退休决定时会更加理性,比用母语做决定时较少显示出短视的‘厌恶损失’。”

推荐访问:有助于 思维 外语 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