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审美实践的句子

              (河北峰峰矿区实验小学 河北 峰峰矿区 0562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需求。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五育并重”的观点,已经在教育界中达成广泛的共诅。在小学的各科教学中,语文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好学科之一,是最具有美育特征的人文课和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选编内容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内容。
   【关键词】小语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78-02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我在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此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意见,请同行和专家指正。
  1 借助声像,培养感知美能力
   美学研究表明,整个审美感受的基础是审美感觉,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各种感性状况的反映。那么,在审美阅读过程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因此,教学时巧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音乐,做到目观其形、耳闻其声,也就是说,视听器官感到生理上的愉悦,就能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感知课文的整体美。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是一篇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但这对没有见过森林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想象出“树海”一年四季是怎么美丽、怎样诱人的。若教师只凭传统的教法,学生对课文只能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此时运用电教,教学效果非常好。我在执教此课时,设计了一片美丽的小兴安岭全景幻灯片,并播放优美的观赏乐曲,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地听解说,尽情欣赏几百里连成一片的林海诱人的美景。这样,小兴安岭的整体美就自然映入学生的脑海,孕育了爱美情趣。紧接着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依序观看春、夏、秋、冬四幅树景的幻灯片,结合学文,欣赏四季树景各自不同的色彩、各类珍贵物产和美妙诱人的林间花园。最后,又启发学生从部分回到整体,由表及里剖析小兴安岭既是花园,又是宝库的整体艺术形象美,这样通过观察、阅读、思维三结合,学生不仅受到美的情感感染,而且从中掌握了“开门见山,揭示林海,引人入胜冲间详细,四季特色,令人惊奇;篇末点题,画龙点睛,催人奋发”的整体语言结构美,取得了学文、悟道、审美三大效益。
  2 引入意境,培养感受英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增强感性认识之外,还要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上来认识。因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感觉它”。例如,教《草原》一课,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情谊深长的思想感情。这里既有自然美,又有人情美。学生没有见过草原,为了使学生在读课文时,能想象出相应的形象,先给学生看了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到内蒙古大草原的景象,牧民放牧的情景,草原牧场广阔壮观的景象等等。在教学时,首先通过朗读全文使学生对草原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对草原的景色和人情的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进行分段阅读。如第一节,通过朗读,教师启发学生:“作者第一次见到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哪些词语写出了草原的美?谁能结合课文中的词语描绘出大自然中草原的美景?”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作者第一次见到的草原是非常美丽的。我是通过"清鲜"、"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绿色渲染"、"翠色欲流"等词语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一碧千里"是说碧绿的大草原辽阔无边,象绿色的地毯,远远望去,不见尽头。”轻风拂动茂密的牧草露出淹没在草原中的羊群,就象朵朵白花,放开在碧波千里的草原上。;有的学生说,“"翠色欲流"是说翠绿的大片牧草,随风翻动,就象大海的波涛,此起彼伏。”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作者热爱草原的思想感情,而且使学生具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从而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分段阅读之后,再让学生表情朗读全文,把他们感到的美表达出来。
   理解的感知,能强化学生对美的认识,而这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美感(感受美),又会使学生时时不断地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3 启发想象,培养表达美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但要引导学生感知美、感受美和理解美,而且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美、表达美,以达到语文教学中扩散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为此,我在教学时,注意开拓他们的精神视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从想象中去悟出道理,获得更多的生活积累和美感经验。例如,(月光曲》是文情并茂、感染力强的作品。我教学课文难点第九段时,用展示图景、配合音乐的形式,把孩子们带人教材的情景,具体过程如下;
   贝多芬面对清幽、迷人的景色,胸臆间充满着对穷兄妹不幸遭遇的同情,他按动琴键,弹了起来。这时,我打出了第一张灯片,同时放了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应的音乐。海面上银光闪烁、波光粼藕,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在薄薄的云片里穿行,多美的景色啊!孩子们凭借音乐的想象感知图画中的形象,理解教材语言的形象,被陶醉了。随着音乐的变化,我又打出了第二张灯片:大海风起云涌,贝多芬激动难抑的感情又一次感染了学生。对社会不平的忿恨,对贫富悬殊的不满,对兄妹俩的同情,在孩子们心中激起万千波涛。
   又如,教学《少年闰土》第一段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边读边想象的要求,让他们想象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学生在默读课文后,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夏天的夜晚天空是蓝蓝的,金黄色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月亮下面是一望无垠的大海,海边的沙地上种着碧绿的西瓜。西瓜长得又圆又大,真惹人喜爱。西瓜地里有一个男孩子,大约十一、二岁,他的脖子上戴着一个亮闪闪的银项圈,手里拿着一柄钢叉正向一匹猖撅的猹刺去”。
   学生从颜色方面谈了翠鸟的美,从理解比喻句,体味到作者简直把翠鸟打扮成美丽的小姑娘,从小巧玲珑感到翠鸟形体美。然后,我再启发:翠鸟美在颜色、形体,合起来就叫翠鸟的外形美。那么,翠鸟的动作呢?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动作敏捷也是一种美。这时,学生不由发自肺腑地赞叹:翠鸟真美啊!和小作者一样产生了美好的愿望,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希望能饲养翠鸟”,“要造美丽的房子让翠鸟住”,“长大后专门研究翠鸟”等等。进一步认识到:不仅要爱翠鸟,而且要爱所有的鸟。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要把爱鸟的愿望变成行动。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提供的美育内容和因素,通过诱导、点拨去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让他们去主动发现美、欣赏美,受到美的教育,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推荐访问:中学生 审美 小语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