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综合能力测试卷]2017高考语文试卷题型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桑柘(zhè) 畜禽(xù ) 伺候(cì) 矫揉造作(jiǎo)
  B.执拗(niù) 辟谣(pì) 消弭(mǐ) 掎角之势(jī)
  C.猗郁(yī) 间或(jiàn) 擂鼓(léi) 戎马倥偬(zǒng)
  D.蕈菌(xùn) 角色(jué) 连累(lèi) 自怨自艾(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桌帏 拨冗 综合症 汗流浃背
  B.游冶 坍缩 水蒸气 风光旖旎
  C.放诞 告罄 唱双簧 探鹂得珠
  D.夙愿 瞠目 亲合力 饥饿难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城市的道路,是smart的舞台;NBA的赛场,是科比的舞台。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自由穿梭,大快人心。
  B.职场中有人能力突出或情商很高,工作信手拈来,又常受到客户或老板的赞美,这就可能导致同事的羡慕嫉妒。
  C.我公司《凤凰周刊》及其他精品杂志2012年订阅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为庆祝网上订阅方式取得成功,现在订阅,在网络优惠价的基础上还会有惊喜优惠。
  D.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一定意义上说,爱心其实更需要平等地表达,因为它不仅使受助者健康成长,还推动社会的爱心表达走向成熟。
  B.要切实做好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为群众增收开辟更多的渠道,使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同步。
  C.紧急避险损害,是指行为人在遭到紧急危难的情况下,为避免或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不得已而对某一较小的利益所致的损害。
  D.那边的山上有牧场,牧草同样肥沃,男男女女有同样的血肉,城市是经过一千年能工巧匠细心雕琢的,光彩夺目。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没有史诗, , 。 。
  。 。 。
  ①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②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③中国最好的戏剧诗的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④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⑤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
  ⑥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A.③⑤②⑥①④ B.⑤③②⑥①④
  C.③⑤②⑥④① D.⑤③⑥①②④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贾府温柔富贵的气氛中,也潜伏着不和谐的暗流。“魇魔法叔嫂逢五鬼”“变生不测凤姐泼醋”等故事,反映出贾府内部深藏着钩心斗角的矛盾;而乌进孝进租一节,既可看出贾府奢侈生活的巨大耗费,也可看出贾府实已入不敷出。(《红楼梦》)
  B.“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出山之后参与指挥的第一场战争,突显诸葛亮的风流儒雅、足智多谋的形象,小说先后运用“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等经典情节,突出了诸葛亮在这场奠定鼎足之势的战争中不可磨灭的功勋。(《三国演义》)
  C.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们在夜里幽会,不料弗比斯被人刺伤,她也因此被当作女巫抓了起来。就在她要被处死的时刻,卡西莫多冲进刑场,把她救到了世俗法律无权管辖的圣母院的钟楼上。(《巴黎圣母院》)
  D.高老头用70万法郎的陪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伯爵,让女儿成为贵族,自己成为贵族的座上客;因为拉斯蒂涅是鲍塞昂夫的表弟,雷斯多伯爵的大门马上为他打开:小说反映了当时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现实。(《高老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和与中
  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有所谓“和同”之辨。“同”是简单的同一,“和”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谐和。《国语·郑语》记载西周末年史伯的言论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区别“和”与“同”。“以他平他谓之和”,意谓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做和,这样就能产生新事物,所以说“和实生物”;“以同裨同”,即把相同的事物加起来,那是不能产生新事物的。《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子论和同的区别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这所谓和,也是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君臣之间,臣能提出不同的意见,君能容纳不同的意见,然后可称为和。史伯、晏子关于和同的思想,一是要求多样,二是要求平衡。这是一种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
  孔子也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看来孔子是同意晏子关于和同区别的言论的。孔子对于和、同之辨未多讲,而提出了“中庸”的观念。后来孔子之孙子思作《中庸篇》,对中庸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于是中庸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后来的思想家对中庸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中庸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也不是单纯的。
  《中庸篇》云:“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又云:“舜其大知也与……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里以“时中”“用中”来解说中庸,时中即随时处中,依条件的不同随时选取适当的标准,用中即不陷于某一极端,随情况的不同而采取恰当的方法。

推荐访问:年高 综合能力 测试卷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