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投资理财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课程体系

  摘 要:高职层次投资理财专业课程体系已暴露出若干问题,亟待重视与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的侧重点是制定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标准,以专业标准为中心统摄各学科内容,注重实践实训效果,充分体现院校专业特色差异,力争将高职层次投资理财专业做大做强。
  关键词:高职 投资理财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高职层次投资理财专业大多是在本世纪初伴随着经济腾飞而设立与发展起来的,几年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毕业生,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都在不断提高。但由于该专业大多是依托其他专业设置的,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凸显出如专业知识与能力层次标准不明确、课程体系中各学科内容衔接不紧密、实践实训效果不佳、专业及院校特色不鲜明等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健康发展,亟待重视与及时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投资理财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的阐述,来探索高职层次投资理财专业做大做强的方法与路径。
  
  一、制定与高职层次相适应的投资理财专业知识与能力标准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前提就是要明确这个专业的知识与能力标准,也就是说对高职层次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到底
  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具备的能力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明确标准,设置的课程体系才有鲜明的层次感和强烈的针对性。然而这个问题许多学校一直以来基本处于模糊状态,因而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就容易出现偏差。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有三种:一是以本科或普通专科同类专业为参照体,并在此基础上删减一些科目,增加一些实践实训课时,就成了高职投资理财专业的课程体系。这种观点忽视了高职层次和生源基础特点,层次特色与教学效果都不理想。二是课程设置大而全[1]。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学校教育就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知识,而体现知识的载体就是课程。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与全面,只要是与投资理财有关的学科门类都搬上专业计划。这种观点教育目标思路混乱,根本不清楚每门课程在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中的具体作用,课程设置缺乏明确的目标性。这种广撒网式的课程设置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还会影响学生的职场竞争力。第三种观点则认为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弱,以培养投资理财观念与技能为主的学科综合性强,而且比较抽象,因而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就显得比较保守,基本上以本校其他拳头专业的课程体系为母版稍加修订而成,根本不能体现投资理财的专业特色。这种名实不符的课程体系久而久之将会使这个专业失去继续存在的土壤。可见,给投资理财专业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标准,使专业课程体系逐步趋向科学合理已时不我待,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急需我们去认真商讨与解决。
  制定投资理财专业知识与能力标准关键要看职业定位。高职层次投资理财专业学生面对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哪些?完成这些岗位职责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这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不明确,就无法制订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体现高职层次的投资理财专业知识与能力标准。当然,各校的职业定位不同,知识与能力的标准也应有所区别。因此,学校应该在明确职业定位的基础上,深入社会调查了解与把握投资理财岗位对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以我校为例,投资理财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是证券投资业务人员和企业投融资助理岗位,完成这些岗位职责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需要他们熟悉证券投资的业务程序,具有熟练的读盘能力以及一定的盘面分析能力,具有企业投资理财的价值观念和熟悉投融资的业务程序。又由于这些工作必须运用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并在社会环境中完成,所以还必须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等。这就是该专业知识能力标准制定的参照基础,以此构建课程体系并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专业课与基础课,才可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当然,我们必须明白,课堂教育不可能也不必要将学生一辈子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都予以包揽,也不可能将学生在课堂内就培养成一个精通专业知识的专家,学校教育只是为学生走向社会搭建一个平台。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的人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我们的学生也将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不断学习积累、丰富与完善。因此,学校教育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标准应该以方便学生上岗就业以及专业适应性为主。
  
  二、以专业知识与能力标准统驭各学科内容
  
  在明确专业知识与能力标准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与规范各学科的内容,使各学科职责分明、衔接有序,是实现专业知识与能力标准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各校在教学管理上都比较注重格式与程序的规范,不仅制定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各种计划格式整齐划一、外观漂亮,而且有逐级审批程序,手续也相当规范。但是如果认真分析课程教学计划中各学科的内容与要求,就会发现学科间各自为政现象比较普遍,各相关课程的内容及层次衔接没能有效体现,专业学科之间形不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重复点与脱节点随处可见。再从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中注重形式监督,实质内容上随意性大的现象也比较明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课程体系的整合效果以及专业能力的整体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科间的内容差异以及学科组功能缺失。因而,建议加强学科组建设,充分发挥学科组在相关课程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过程中对内容层次与学科间联系方面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在专业知识与能力标准的统驭下对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制定明确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内容,划分课程的知识与能力层次以及找准学科间的接合点,使专业课程体系真正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确保专业知识与能力标准的有效实现。
  
  三、实践实训从形式向效果推进
  
  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而实践实训是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手段与途径[2]。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和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既是其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可见实践实训在高职教育领域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当然,评价一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并不是看在该专业计划中是否安排了实践实训课时,而是要看实践实训的效果如何。目前投资理财专业的的实践实训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的社会实践两种方式来实现。但由于投资理财业务的特殊性,实践环节包括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都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从校内实训来看,尤以理财类课程更为明显,因为理财类课程的校内实训只能通过模拟实训来取代。目前在这个环节上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主要有:其一,模拟实训的模拟素材缺乏真实性,要么早已过时,要么凭空编造,与经济生活实际差距甚大,实训效果较差。二是教学计划上安排有实训课时,实际授课却仍按理论课来上,实践实训有名无实。三是实践实训缺乏明确的界定。何为实践实训课?许多人以为只要是让学生动手就是实践实训课,所以误把课堂作业、课堂讨论都作为实训课来安排。四是校内的课程实训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学生通过课程实训要掌握哪些技能、实现何种目标,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实训的操作程序也欠规范。再从社会实践来分析,学校主要通过组织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两个环节来完成,但由于投资理财业务的特殊性和学校管理存在空间距离以及学生主动性不足等原因,实习过程学生真正接触投资理财业务的机率很低,实践效果不佳。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加强对校内实训与社会实践两个环节的有效管理。校内实训环节首先应着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并及时更新模拟实训题库,题库内容与操作程序应贴近经济生活实际,真正形成仿真的业务环境;其次,应制定明确的实训标准和评价标准,让执行者与管理者都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第三,要加强实训组织操作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将校内实训纳入可控范围;第四,加强对师资队伍实践实训能力的培训。校内实训师资应该熟悉专业业务程序和掌握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要避免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上实训课。学校可采用派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建立实训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轮训制度,要求校内教师通过深入企业工作与学习熟练掌握操作程序与业务技能,另一方面还可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训教师,这样,教师的实训水平就得到了有效保障。对于社会实践应着力建设长期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项目合作,学校教师、企业员工相互兼职,以及企业旺季学生应季实习等方式紧密校企关系。同时,学校要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优化实习环境。此外,还应重视对学生实践效果的有效评价,提高学生认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
  
  四、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要体现专业特色,还要体现院校特色差异
  
  专业特色是专业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另外专业的标志,如果一个专业不具备应有的特色,这个专业就没有了竞争力,也就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必要。但目前人们在强调注重专业特色建设的同时,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这就是各院校之间同一专业的院校特色不明显,普遍的现象是同一专业我有你也有,我不比你优。这种现状一方面加大了学生就业竞争的残酷性,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差异性人才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因此,我们在专业建设上应努力寻求专业特色在院校中的差异,充分体现差异生存法则。也就是说专业建设既要注重专业特色,又要体现院校特色差异,把我们的专业建设成为其他专业所不能轻易替代,又有别于其他学校同一专业,在专业能力或专业知识方面有明显优势。这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因为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这个专业知识与能力培育的“高度与宽度”。那么,对于投资理财专业来说,如果要使设置的课程体系体现专业及院校特色,就需要对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的供需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不仅要清楚用人市场对投资理财类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规格的需求情况,还要了解同一区域比如浙江省内其他院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然后根据人才供求缺口设置课程体系,构划人才培养框架。这样培养的学生不仅专业特色鲜明,而且具有强烈的院校差异特色[3],在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专业的生命力的同时,学校还能因特色而提升社会知名度。可见,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大力倡导专业院校特色是一件于学生、学校以及用人单位都有益的事情,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剑.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职业与教育,2002第7期.
  [2]麻淑秋.构建与浙江经济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体系.浙江经济,2005第7期.
  [3]李红艳.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6第20期.
  
  注:本文系浙商院重点立项课题成果

推荐访问:高职 投资理财 课程体系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