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城乡关系的构想与实践


  [摘要]新中国建立前后,刘少奇深入总结华北接管城市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把天津调研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同时吸纳党内高层关于城乡关系的各种理论观点,对如何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如何变近代以来的城乡对立为城乡互助、变消费的城市为生产的城市,如何促进新民主主义城乡协调发展,如何利用城市引领乡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工业化及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创造物质条件等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大胆的战略构想和实践探索,对中共新民主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刘少奇新民主主义城乡关系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08)06—0042—07
  
  如何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变近代以来的城乡对立为城乡互助,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要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本文着重回顾刘少奇在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上述课题的构想和探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他对中共新民主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所做的历史贡献。
  
  一、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城乡关系的构想
  
  刘少奇是最早对新民主主义城乡关系进行战略构想的中共高层领导人之一。1947年3月29日担任中央工委书记后,他全面接触了华北主要城市的接管工作,深入思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问题。这一期间,在1948年2月起草的《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1948年10~12月多次修改张闻天起草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关于城市工作的几个问题》、1949年4月3日在中共北平市委和北平人民政府召集的党员干部会议上关于城乡关系问题的发言、1949年4~5月发表的天津讲话、1949年6月《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的报告、1951年7月5日的《春耦斋讲话》等系列文件和讲话中,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城乡关系作了全面的战略构想:新中国应该有一个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这一阶段大约需要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在此期间,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限制城乡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使其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范围内发展,促进城乡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以城市为工作重心来领导乡村建设,变城乡对立为城乡互助,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物质条件。
  
  (一)保护城乡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为恢复生产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物质条件
  194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井陉、5月收复阳泉都发生了“乱抓物资、乱抢机器的现象,使工业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有鉴于此,9月1日,刘少奇在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为避免重蹈李白成的覆辙,进城之后“要委派负责人组织强有力的领导机关,要给进城工作的人员讲清楚,一定要守纪律”。
  9月13日,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保护城乡工商业,“有些地主有工商业,工商业部分不动……特别是城市里,一切工厂商店,一律不动,让它去经营”。
  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了石家庄,出现了清算斗争资本家、工人分工厂等现象。11月中旬,刘少奇发出指示:“对石家庄要采取建设的政策和长期建设的方针,不允许任何破坏”。12月14日,在听取黄敬汇报石家庄情况时刘少奇再次强调:“我们对石家庄的方针,是保存和发展工商业,保存和发展经济,要很快建立秩序,以便进行建设。”“在乡村,清算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消灭封建,清算的结果把最黑暗的封建势力搞垮,农民解放,社会生产得到大发展。但在城市如对厂主搞清算,一定会把工商业都搞垮,是会把城市毁灭掉的。”
  1949年四五月间,刘少奇在天津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政府的中心任务是恢复与发展生产,“政府要发展国营生产,也要发展私营生产,这就是公私兼顾”。“今天工人痛苦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才受痛苦,而是资本主义不发展才受痛苦,在目前中国条件下,私人资本主义的剥削有若干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是有利的,对于中国是有利的,对于工人也是有利的。”
  刘少奇这一系列论述始终贯穿着一个指导思想,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必须利用私人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来恢复城乡社会生产力,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物质条件。
  
  (二)做好城市工作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前提
  建国前夕,中共高层领导达成了一个共识:“如果我们不能把城市工作做好,使城市起领导乡村的作用,那就不可能使农村有进一步的发展,也就不可能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而人民政权就不会巩固,中国人民就还不可能彻底翻身。”
  如何才能把党内高层的共识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社会实践呢?
  第一,在刘少奇看来,要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自由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最后战胜敌人。“同时即开始着手我们的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这就是城市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
  第二,通过管理、改造、发展,“把消费的城市变为生产的城市”,是做好城市工作的中心环节。具体而言,必须切实地组织好对外贸易;必须切实地、迅速地沟通城乡关系;必须贯彻公私兼顾政策。
  第三,贯彻“四面八方”政策,是做好城市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是毛主席要我们在城市工作中照顾的四面八方的关系,这四面八方都照顾好了,关系正确地建立了,改善了,城市工作就做好了。”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变城乡对立为城乡互助的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可以随时随地将资本家的剥削废除掉,但是却不能这样做,因为其它国家的资本主义都发达了几百年了,而我们才只几十年,所以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下,在劳资两利的条件下,还让资本家存在和发展几十年,这样做,对工人阶级的好处多,坏处少。因为他在历史上还有一定的进步性。即是它比小农经济、小手工业经济都进步”,有利于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西方国家实现这一过程需要一百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只要几十年就能做到,而且做的很好”。
  建国前夕,中国社会经济历经战乱重创,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对在全国执政的中共来说,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的生产事业既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也是巩固政权、为工业化创造条件的头等大事。刘少奇在城市百废待兴、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抓住重点,理清思路,在天津讲话中初步全面地阐明了抓好城市工作的总路线、中心环节、现实路径、政治保障等关键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把中共高层的共识转为可执行的具体政策。这一设想基本符合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国情,也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虽然后来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他的设想未能

推荐访问:新民主主义 构想 城乡 实践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