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资源优化部编语文文本教学的研究


  [摘   要]目前部编语文文本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可结合新教材的新要求与特点,巧妙运用微课资源优化文本教学,进而走出教学误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应用微课优化教学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避免微课制作的失误,避免微课应用的失误。
  [关键词]微课;优化;部编教材;文本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9-0013-03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部编语文教材,是教育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的背景下,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高质量编写出的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和新时代要求的有创新、有特色、让广大师生满意的新教材体系。在新时代里,微博、微信、微电影、“抖音”、“快手”等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微文化”,这种“微文化”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部编教材翩翩而来。在现代教育技术跟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形势下,“微文化”在教育领域最突出、最前沿的表现形式就是“微课”。近年来,它已逐渐走进课堂,并以迅猛之势助推教学改革,成为当下的热点科研课题。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从2016年9月试用至今,各种教学、课例展示可谓好评如潮、精彩纷呈,但也出现了一些偏离编者初衷的误区。那么怎样根据部编教材的新特点,走出误区,与时俱进地利用微课资源优化部编语文文本教学呢?下面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一、俯瞰部编语文教材文本的主要新特点
  1.“立德树人”与“双传统”
  部编语文教材从2012年启动编写工作,至2016年递交中央思想宣传工作小组审批,正式试用,再到2017年全国统一使用,历时多年,集语文编写科研之大成,其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指导方针,在编写中“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同时,为了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部编教材的选文注重经典化、多样化、文质兼美,尤其是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对此,编者还特别落实了“双传统”——“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 的篇目。
  2.双线结构
  新编教材创新单元教学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結构,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主题,即单元课文大致按照人生、自然、社会的主题进行编排,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如 “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人文精神基本全面覆盖。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课文的预习、阅读提示或习题设计之中。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强调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又保证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每课一得,使教学有一条大致可以把握的线索,也有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三个维度”也能比较均衡地呈现,其中所提到的“过程与方法”也能较清晰地得到安排。
  3.三位一体
  新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体系,将各单元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它是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过渡延伸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教读课文,主要是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习各种阅读与写作之“法”。自读课文,学生主要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学以致用,进一步学习掌握阅读方法,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等,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
  4.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体验获得语文能力
  新编教材在原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使各册的教读课文都有课前的预习要求和文本思考探究题,自读课文也有阅读提示、旁批、补白等,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文本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某一文体的特点,把握其阅读策略,一课一得,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内拓展开去,或实施采访,或模拟演讲,或朗诵鉴赏,或深入揣摩、排演剧本。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文本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比如借助戏剧的知识,揣摩人物台词,把握人物形象,以便更好地代入角色。活动的落脚点是写作,或将活动搜集到的素材整理成文,或根据活动要求撰写文稿,或进行文学创作,或记录活动中的点滴感悟。
  二、为目前部编语文文本教学仍存在的误区把脉
  1.僵化主旨,忽视文本德育的挖掘与拓展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重教书不重育人,只是把教案上的中心主旨向学生阐述、展示出来,泛泛而谈。由于他们没有充分解读文本,没有从社会背景、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特别是开头、结尾段)、题目等去咀嚼、体味作者的各种情愫,也没有从各种描写、修辞去感受、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用意,因此,得出的中心主旨往往是苍白、简单、肤浅、生硬的。同时,还常忽略拓展延伸环节,没有把中心事件链接社会生活,也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这与教材“立德树人”全面渗透的方向和教学三维目标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无疑是相悖的。

推荐访问:语文 文本 优化 利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