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改革开放30年来伦理学研究的发展与变化


  [摘要]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从八个方面讲述伦理学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发展,并认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即五项原则:“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人道,公正与诚信”;“六项规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生存环境”。
  [关键词]伦理学;道德;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9-0003-05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状况、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焕然一新。我们的伦理学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地发展起来,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30年前,当北大、人大、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些中青年教师,踏上伦理学研究之路,偌大的校内图书馆,包括北京图书馆,竟没有几本像样的伦理学教科书,伦理学专著几乎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书,也是凤毛麟角。称得起伦理学教授或道德学家的人,也寥若晨星。除北京大学的冯定、张岱年、周辅成,上海师大的周原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奇之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的人。
  如今不同了,伦理学教科书,学术专著多得不可胜数。中外伦理学思想史、伦理学词典、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伦理学学术刊物一应俱全。
  近年来,应用伦理学著作,如雨后春笋。从英文、法文、日文、德文、俄文、希腊文翻译的西方伦理学名著,古代、近代、现代的都应有尽有。从港、澳、台引进来的伦理学著作也不胜枚举。与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伦理学界的学术交流也非常的活跃,与台湾同仁的交流,更是不时地举行。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伦理学教学与研究队伍成长起来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以罗国杰同志为首的先进者们,率先举办伦理学教师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并且,罗国杰同志编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伦理学教科书,对全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全国高校、党校、社会科学院有很多硕士、博士点,这里有一大群近30年来成长起来的年轻有为的教授与学者。
  令我们感到光荣与自豪的是伦理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我们的社会由政治社会、阶级斗争的社会,转化为公民社会,即现代工商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
  伦理学是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因此,我们的伦理学也相应地从阶级斗争的伦理转化为公民社会的伦理。从为阶级斗争服务转变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服务。这是伦理学理论研究方向性的转变,广大伦理学者们热烈的欢呼这个转变,并为这个转变作了大量的工作。
  第二,从封闭式的研究走向开方式的研究。改革开放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在这个基本国策下,我们伦理学理论研究,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在以往的几十年里,中国传统的伦理、西方伦理、宗教伦理,一直是我们批判的对象,斗争的对象。不承认它们存在的合法性,不承认它们是人类伦理文化的一部分。现在不同了,我们的认识和态度改变了,如今它们是我们学习、借鉴、继承的对象。承认它们是人类伦理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有大量的宝贵财富可以继承和借鉴,成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的资源。
  中国传统伦理学著作,西方伦理学著作,宗教伦理学著作,大量问世,大量翻译出版,堂而皇之的登上我们的大学讲坛,刊载在我们的学术刊物上。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教科书《伦理学简明教程》力争摆脱当时苏联伦理学的框架,走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采取史论结合的方式特意开辟三个专章,简明扼要地阐释中国传统伦理,西方古代与近代伦理,还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占据全书的四分之一。这一切在30年前的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里,是绝无仅有的。这部伦理学教科书,是思想解放之作,具有创新意义。出版不久,即被许多高校作为教材,截至1993年10年间发行近13万册。
  在课程设置方面,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北大硕士生的课程设置中,伦理学原理名著选读课把台湾韦政通著《伦理思想的突破》、美国当代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著的《道德哲学导论》作为必读书目,这在当时思想是相当开放的,是真正开放式的教学与研究。
  第三,计划经济时代大一统的伦理观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多元化的伦理观。计划经济时代,经济高度集中统一,公有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政治制度高度统一,中央集权统治一切,不允许权力分散;思想文化领域高度集中统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统领一切。那时的伦理观,也只有一种,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可以说“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人们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不管认同与否,在道德生活领域,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必须照此办理。
  现在不同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人们在实际生活各方面展现出的伦理行为,有的按利己主义,或理性利己主义办事,有的是按功利主义伦理观作为,有的则按集体主义伦理观行动。
  从理论层面上看,有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并以此研究现实生活的伦理道德问题。有的则用西方分析哲学的伦理观,分析、解释伦理学的问题。有的运用自由主义价值观探讨现实的道德问题。有的还用中国传统伦理观思考、探讨当代伦理道德问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它们都可以“登堂入室”公开宣讲或著书立说。真是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靠政治的力量、阶级斗争的力量或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伦理观,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凭借理论的真理性去说服群众,方可占有一席之地。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面对严峻的挑战,它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要维护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主导地位,必须“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此外别无它法。
  第四,伦理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我们从前伦理学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哲学的方法。因为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用哲学的方法研究伦理学理所当然。具体地说,就是唯物史观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归纳、演绎的方法。
  现在不同了。自然科学中的系统论方法。社会学中的调查、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中实验和测量的方法,都被大量的采用,可谓丰富多彩,视域广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是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然而它也是一种哲学思维方法。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们伦理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30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伦理学理论研究中,就

推荐访问:伦理学 亲历 改革开放 年来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