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蓝天阳光


  在江苏高校众多的助学金中,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_江苏省海协教育基金,虽然设立时间不长,却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该基金利用侨胞捐赠,定向资助出身贫寒、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使他们的艰苦求学生涯有效改善,学习成绩大幅上升,思想品德明显提高,成为高校中一个优秀的群体。省领导直赞省侨办:“既助学、又育人,走出了一条捐赠助学的新路子”。
  
  让侨商和大学生牵手
  
  2006年,江苏省侨办参加了省人大组织的侨法执法大检查,在走进高校和师生的座谈交流中了解到:在宁高校的数十万大学生中,有15%左右的贫困生,还有5%左右是特困生。他们不少来自边远山区、农村,家境十分贫寒,许多学生不得不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打工挣钱等来维持学业:有的为节省开支,在校一天只吃两顿饭;有的从家里背着大米、咸菜来上学;有的不惜变卖房产、借贷,甚至卖血来筹集学资,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代价和艰辛。南京大学施建军副校长说,现在大学里学生的贫富差距比较大,少数家庭富裕的学生过一次生日就能花掉贫困学生一年的生活费。学校“奖、贷、勤、助、补、减”为一体的经济资助体系,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不少贫困大学生的学业仍难以为继,有不少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少数特困生有时连肚子都填不饱。
  江苏省侨办韩健民主任了解情况后,几个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好,一个大胆的设想萌生了:这批人从小就经受艰苦环境磨练,将来必定是国家的有用之才,应当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资助。办党组会上,韩健民谈了自己的想法:近年来侨办引导广大侨胞为江苏捐献了十数亿的善款,但没有直接去管理。捐赠工作必须创新思路,“既做红娘,又当新娘”,侨办应利用侨胞捐赠直接开展助学活动:一是专助高端,定向资助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二是打造品牌,成立江苏省海协教育基金会;三是做出特色,把助学和育人结合起来;四是公开透明,让捐赠和受助方互相沟通。这样做,虽然增加了侨办不少工作量,但为大学生办了实事,侨商和学校满意,侨办也能扩大社会影响。
  这个新设想得到党组成员的一致赞同,于是很快形成了“决议”:
  ——筹建“江苏海协教育基金会”。韩健民主任亲自任会长,设立若干部门,抽调专职人员展开工作。
  ——起草基金会《章程》,向省民政厅报批。确定受助大学生的条件是品学兼优、家境贫寒。受助的标准为满足学生三年求学的全部费用:即从大学第二年开始每人每年资助8000元(含学费4600元、住宿费1200元和生活费2200元),三年共计24000元。这在当时是江苏高校众多助学金中金额最高的。
  ——制订筹集基金计划。向广大侨商、侨企介绍省海协教育基金会的助学特点,请大家奉献爱心。
  ——由侨办直接发放学生助学金。在南京高校试点,和南京大学等4所高校签订助学协议,请学校按条件从大一学生中公开评选,每校资助8名助学对象。
  ——对基金的使用实行透明管理。让侨商和学生对接互动,彼此了解,既能使大学生体会到捐赠人的关爱,亦能使捐赠者得到受助人的感恩。
  
  唤起企业家的慈善责任
  
  2006年7月,“江苏海协教育基金会”很快得到了江苏省民政厅的批复。但万事开头难,筹措一笔可观、且有稳定来源的经费,是当务之急。对此,领导们绞尽脑汁、煞费苦心。
  韩健民认为,广大侨港资企业家历来有扶贫济困的良好传统和愿望,为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引导侨港资企业捐赠慈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侨办应该大有作为。关键是要更新慈善理念,因为慈善理念决定着慈善行为。
  捐赠慈善事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固然由企业自由决定,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上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慈善责任就会有一个预设的期望值。一旦企业没有去做,或没有达到期望值,就会引起社会公众质疑,甚至反感。因此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对社会的慈善捐助就变成了一种不可推卸的义务。否则会给企业的形象、品牌、社会影响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企业追求利润和市场份额无可非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企业优劣的一个标准。从古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到温家宝总理在中国侨商投资协会成立大会上期望企业家取得“企业经营”和“社会责任”两个方面成功的讲话,江苏省侨办不断以此引导广大侨商更新慈善理念,确立正确的发展观、财富观、慈善观,努力在三个方面实现转变:一是在企业的自身发展目标上,实现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追求企业利益与社会公益相统一的转变;二是在衡量企业成功的标准上,从经济效益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转变;三是在企业对捐赠慈善事业的目的上,从做好事不留名到把慈善作为营销策略的转变。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是平抑仇富心态、弥合社会裂痕的一剂良药。募集捐赠助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极好形式,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韩健民的带领和影响下,侨办上下都积极动了起来。他们一方面介绍大学生艰难的求学生涯,和学校探讨助学的具体办法,努力增强做好捐赠助学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启发企业家的良知和责任,积极引导广大侨商积德行善,奉献爱心;还把基金的募集使用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讲明基金的意义和用途,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贫困大学生的求学经历,猛烈撞击着广大侨商的心扉;省侨办关心大学生的声音,赢得了侨胞的支持;捐赠慈善事业的责任和义务,使企业家们慷慨解囊。2006年5月,省海协基金会的账号上收到了第一笔善款一这是融侨集团董事局主席林文镜先生捐赠的100万元,紧接着新加坡金鹰集团董事长陈江和先生也捐了100万元……其它侨企侨商闻讯后纷至沓来,不到两月,共募得300多万元。
  江苏省侨办还注意围绕助学事业发展计划,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捐赠自愿和无偿的原则,不搞强行摊派或变相摊派,而是采取沟通、联络、介绍等方法引导,赢得侨胞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二是尊重侨胞的捐赠意向,严格捐赠和使用的有关手续。还按照捐赠人的要求确定特殊资助项目,如金鹰国际集团主席王恒先生热心残疾人事业,省侨办就把其捐助的款项专门用于资助残疾大学生。三是对慈善助学事业做出卓越成就的,颁发荣誉证书(牌),依据《章程》给予表彰。
  他们还通过表彰爱心侨商、借用重大活动等方式开展筹措。2007年9月18日,江苏省第十届“海外江苏之友”活动开幕式上,江苏省“十大爱心侨商”的表彰和省海协教育基金的募集工作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拉开了帷幕。中国侨商会副会长、明发集团董事长黄焕明先生听了基金会的情况介绍后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慈善义举油然而生,当即提出给基金会捐赠300万元!他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资助大学生是功德无量的利国利民之举,只要我们伸出关爱之手,一

推荐访问:蓝天 阳光 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