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毛泽东秘密访美搁浅内幕


  1972年,在尼克松访华之际,美国《外交事务》10月号公开发表了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周恩来通过当时在延安的美军观察小组与美国政府联系,曾要求秘密飞赴华盛顿与罗斯福总统会谈的消息。
  当时延安提出派一非官方访问小组去美国,向美国公民和官员说明并阐述其感兴趣的当时中国的局势及其他问题。此外延安还有一个纯属口头的非正式建议:假如罗斯福总统愿意在白宫对他们作为一主要政党的领袖予以接待,毛泽东和周恩来随时可一人或一同前往华盛顿与总统进行试探性会谈。
  对毛、周的建议,美国未作出任何反应。原因是该建议被一心支持蒋介石的美国驻华大使特里克·赫尔利搁置在重庆了。那么,为何在抗战即将获得胜利前夕,中共中央作出如此决策,后来结果又是怎样?这里有一段重要的史实。
  自1944年夏天以来,在美国驻华各机构的一些重要官员中,要求美国政府改变对华政策的呼声日益增高。他们声称,美国如不放弃单独支持国民党的立场,与共产党建立合作关系,那很可能要在战后“失掉”中国。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影响下,罗斯福决定不顾蒋介石的反对与中共正式接触。1944年7月,美国驻华使馆、驻华美军司令部组织了一个美军观察小组到达延安。此后,美国与中共之间交往频繁。
  然而,美国有识之士与中共的接触却受到了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直接实施者、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百般反对。1944年11月,赫尔利到了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以礼相待,与他达成了国共两党组成联合政府,共享政治、军事权力的5点建议。然而,当他返回重庆后,却又将蒋介石关于要共产党交出武装、以“小伙伴”的身份参加联合政府的3点方案交给中共,要求无条件接受。这种出尔反尔的小丑行径,引起中国共产党人的极大愤慨。由于赫尔利无合作诚意,毛泽东、周恩来决定采取绕过赫尔利,直接与华盛顿最高决策层对话的大胆举动。
  
  在延安一个窑洞里毛泽东秘密会见了美军中尉赫伯特·希契
  
  1944年12月初的一个午夜,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马德海秘密会见了美国“迪克西使团”的海军中尉赫伯特·希契。中共方面向他转交了一封给华盛顿海军上将欧内斯特·J·金的信件。
  1944年12月23日,赫伯特·希契抵达华盛顿,他向海军部长詹姆斯·佛列斯特尔汇报了整整一个下午,并在12月29日面见国务卿约翰·卡特·文森特,向他们两人递交这封来自毛泽东的信件。事后,美国军方还复制了这封信,让相关的人士传阅。
  赫伯特·希契还告诉国务卿约翰·卡特·文森特,如果满足中共的两个条件,可以肯定中共的部队是可以利用的。中共的两个条件是:一、他们需要爆破装置和重型军火武器,因为中共军队现在使用的几乎全部都是从日本人那里缴获的小型武器。二、他们还需要一种持续的道义支持,也就是肯定他们在击败日本人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赫伯特·希契还解释道:“如果中共军队得到来自美国的持续支持的承诺,他们会加强对日军行动的力度。中共军队目前极缺军火,他们希望得到足够的支持,来控制他们所攻击的日本交通线沿线的战略要地。”
  1945年1月6日,赫伯特·希契受到美军联席参谋长的接见,并正式邀请他列席参谋长联席会议。赫伯特·希契与二三十位参谋长联席会议参会人员交谈了近25分钟。
  美海军情报局为了鉴别赫伯特·希契报告的准确性,确定毛泽东是否有诚意,他们在会议上提出把希契送回中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指令海军情报局驻重庆的人员先和中共取得联系,在联系之后,再让希契和一个海军陆战小分队乘一艘潜艇从山东半岛登陆。这一登陆地点定在长江以北,这里是美国人登陆的合适地点,他们计算,如果希契可以在那里登陆,那么10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也可以随之登陆,然后这些人可以进入无线电通讯网,登陆以后,其他细节再做计划。为了完成这一策划,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其中还包括与希契随行的海军陆战队队员的配备,以及到达山东半岛时,要划小艇抵达岸边等种种细节。不过,这个计划没有执行。
  
  潜伏延安的国民党情报人员获悉中共与美军的秘密接触
  
  与此同时,中国战区美军参谋长莫克莱尔也准备了一份计划,详细说明了美国应当由四五千名受过良好训练的技师,组成空降部队前往中共控制的地区去摧毁、破坏日本的设备。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赞同这个计划。但莫克莱尔把计划提交给了国民党要员陈诚。
  莫克莱尔还秘密派他的好朋友——当时在中国的包瑞德(“迪克西使团”团长)与中共对话。包瑞德在1944年12月27日,带着这份由莫克莱尔起草的合作计划进行了他的最后一次延安之行。
  在这次延安之行中,包瑞德对延安方面透露,一个在欧洲服役的美国伞兵部队可能被派到中国来参加对日本的最后打击。包瑞德问中共,他们是否可以在滩头阵地建立后,为1个师提供不包括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火的后勤给养,直到正规部队的补给程序开始运作。
  包瑞德还说,在任何行动付诸实施前,都必须经过国民政府的同意,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就相当于美国公然违背了外交礼节,相当于承认中共为中国政府的合法代表。
  包瑞德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他认为这次延安之行证明,他胜任这项艰难的使命,他又一次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将军和叶剑英将军会谈,再次申明一切都没有确定。中共似乎可以接受在他们统治的地区有大批美国军队的存在,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得像包瑞德估计的那么高兴。“他们(指中共)问如果美国军队到了,他们是否可以参与协商美国军队的具体军事行动,并且确认在美国正规军补给机构提供给养之前,是不是要给美军提供补给。”
  包瑞德在12月29日返回重庆,当晚参加了一个晚宴。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也出席了这个晚宴,但包瑞德并没有提及他最近的延安之行。几天后,包瑞德就前往昆明去接受莫克莱尔领导之下的新开辟的中国战区指挥部的参谋长职位。没过多久,他就得知在延安的国民党情报人员向重庆方面汇报了他许诺给中共方面提供美国空降师的情报。宋子文立即要求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作出合理解释。赫尔利告诉宋子文,他根本不知道包瑞德的这次延安之行。
  
  美国战略情报局威利斯·伯德中校到延安与中共谈判
  
  当时,美方对与中共的接触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就在中国战区美军参谋长莫克莱尔的计划提交给国民党要员陈诚的同一天,美国战略情报局驻中国的副代表威利斯·伯德中校飞到延安,开始代表美国战略情报局与中共谈判,多项议题达成了共识:
  一、美军特别军事行动小组人员和他们的部队将被安排在共产党控制的地区,主要摧毁日本的通讯设施、飞机场和碉堡,一般打了就跑。
  二、美国战略情报局将会全面武装共产党的军队,共产党的军队要支持和掩护美国军队完成对日的破坏任务。
  三、对日袭击的目标都由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选定。具体细节会与中共在他们控制的地区共同制定。
  四、美国战略情报局将为至少2.5万名游击队员提供除了食物和衣服的全部装备。
  五、要专门建立学校,来培训如何使用美国武器、炸药及通讯设备。
  六、用于与共产党合作的无线电情报网络也要建立起来。
  七、民兵至少要配备10万套伍尔沃斯单发手枪。
  八、魏德迈认为战略的需要共产党应当用他们全部的65万人部队和250万人民加以配合。
  美国战略情报局驻中国的副代表威利斯·伯德在一个下午,就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与中共达成了一个共识,尽管这个共识未必能实现。
  但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却说,他对美国战略情报局驻中国的副代表威利斯·伯德的行动一无所知,直到1945年1月,中国战区美军参谋长莫克莱尔告诉他,是他把威利斯·伯德派到延安去了。在1月27日的报告中,魏德迈向马歇尔将军(美军陆军参谋长)报告了这件事。这位战区指挥官说,他已经通知了所有他统帅下的官员“我们必须支持国民政府”,并且“如果没有蒋委员长的赞同和认可,绝不可能与中国的任何组织或个人谈判,或对他们提供援助”。
  
  驻华大使赫尔利的百般反对导致毛泽东秘密访美搁浅
  
  1945年1月9日,美军观察小组遵照中共的嘱托,将中共的赴美建议送给在重庆的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翌日,周恩来又函告魏德迈嘱咐他务必不能让赫尔利知道这件事,因为中共对他持不信任态度。可事有不巧,恰逢魏德迈不在重庆,而魏德迈与赫尔利又有代为拆信之约,这样,延安的建议还是落入了赫尔利的手中。
  几天后,赫尔利电告罗斯福,再次大谈特谈他已反复向罗斯福灌输的陈词滥调:国民党是能治理中国的惟一力量,中共势单力薄,不成气候,他建议总统决不要与中共进行任何对话。
  2月28日,赫尔利特意回国,争取取得罗斯福的支持。在他尚未跨入美国国界时,一份由美国驻华使馆全体政治官员的联名谴责赫尔利对华政策的电报,已先期到达华盛顿,再次呼吁政府认清中国局势,当机立断修改对华政策。
  可是赫尔利鼓起如簧之舌,把对中国情况不甚了了的罗斯福鼓噪得昏头昏脑,赫尔利还大言不惭地向罗斯福总统保证,只要美国坚持不承认中共的政策,到4月底,他就可使中共屈服。于是,4月初,罗斯福作出决定,支持赫尔利的对华政策。从此中美关系走上了一段漫长的不愉快的道路。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研究这段历史时,有人不无理由地指出:假如当年毛泽东到过华盛顿,罗斯福或许会被说服,美国对华的政策或许能够实现,美国就不会卷入一场支持必败者的战争,也就不会与胜利者之间结下仇恨,甚至或许可以避免后来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错误。

推荐访问:搁浅 内幕 访美 秘密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