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网络化建设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加快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网络化建设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高校应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国家战略机遇期,坚持一流管理支撑一流大学的发展理念,坚持用户体验度至上的互联网思维,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组织领导、需求调研、技术实现、业务推广、在线运行以及线下保障六个维度夯实构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网络化建设“六位一体”的创新机制,并正确处理好学生信息安全与学生事务网络化、网络平台采购与学校自主研发、线上服务与线下办理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网络化;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85831(2017)05012308
  “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1] 。从1969年哈佛、MIT以及BNN公司之间建立阿帕网算起,互联网面世至今虽不到半个世纪,但其影响与作用却覆盖了全球各行各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方兴未艾,大数据又接踵而至。对人类而言,互联网早已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范式,它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用户体验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回首中国20多年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一方面,从无到有、从学习仿制到自主研发、从网络小国到网络大国、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它在自身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建设、科技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带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避开中国尚未掌握重要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一最大“命门”不讲,单就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网络化而言,与美国诸多高校已经形成管理模式网络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队伍专业化、运作机制准市场化的学生事务管理新格局相比,中国在学生事务管理网络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意识、方式方法、平台支撑以及技术保障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教育强则国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2]。近年来,随着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全面布局、“互聯网+”行动计划的全面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全面实施,从教育部重点打造“大学生在线”网站到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易班”平台,从部分高校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向智慧化校园目标升级,“互联网+教育”越发显得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却又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网络化建设的现实背景
  (一)网络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为高校实现学生事务管理网络化赋予新的时代使命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出台有关意见和办法,大力发挥政策驱动和方向引领作用。2012年教育部编制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2年)》为中国高等教育大步迈向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中国高等教育如何从适应到引领“互联网+”的时代潮流提供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创新思路。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凡列入不予共享类的政务信息资源,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或党中央、国务院政策依据”等规定,更是为打通学校行政部门之间网络互通经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扫清了障碍、破除了瓶颈。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的决策、管理、服务,都要更多运用信息化手段。”[3]上述举措与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网络强国战略,对全国各级部门加快实现管理、服务网络化提出了强烈的时代要求,为高校带头实现教育信息化(包括学生事务管理网络化)赋予了崭新的时代使命。
  (二)高校现行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客观现实迫切需要实现学生事务网络化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多年以来,依托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不异质、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核心手段和关键抓手。当前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千线一针”式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阻碍广大辅导员专注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屏障。辅导员这一根针如何才能串好由各级部门(如组织部、教务处、招生办、团委、学生处、就业中心、心理中心、校医院、财务处、档案馆、保卫处、宣传部、学院等)组成的千条线?如果辅导员整天忙碌于各个部门的琐碎事务,那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如何能够得到保障?目前,辅导员正普遍面临头绪加多、事务繁重、时间收紧等现实问题,同时又深陷身份错位、重心失衡、压力“山”大、无暇“东”顾等多重困境。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实格局,既需要管理观念的思想解放,也需要运行体制的任务松绑,更需要依托一个“新事物”来实现新旧管理模式的更迭。因此,依托学生事务一站式网络平台,建立起各部门将事务性工作直接垂直到达学生群体,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管理与服务,辅导员可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线上线下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型学生事务“扁平化”“垂直型”管理服务模式显得格外重要。
  (三)90后大学生自身网络素养为高校实现学生事务工作网络化植入先天基因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首次登陆中国,到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在中国已走过20余载发展历程。互联网对中国绝大部分90后而言,几乎是生于斯而又长于斯,从内化思维到外行习惯,他们早已全方位烙印上了网络化标签,“无时不网”“无网不欢”“无事必网”等已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甚至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新现象、新标志。根据易观智库和腾讯QQ联合发布的《2014年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显示,90后大学生大都具有较长网龄,很多是从小学、初中就开始接触网络,对互联网的基本操作也非常熟练,528%的人会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依托于网络,不只为实现购物、娱乐、交际等网络化的生活方式,他们同样还希望能够亲历一站式学生事务网络化的新型管理方式。2016年4月,课题组对重庆市某高校13 268名本科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非常希望学校拥有一个一站式学生事务网络平台的人数高达9275%”。因此,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超前的互联网思维和趋同的互联网习惯早已为高校实现学生事务工作管理网络化植入先天的基因,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快实现学生事务工作网络化的步伐。

推荐访问:事务管理 网络化 高校学生 机制创新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