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创新教职工党员管理研究


  摘 要: 本文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在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的机遇和挑战中探讨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教职工党员管理的创新。文章分析了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教职工党员管理中管理理念有偏差、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手段无实效等现状,认为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急需转换党员管理理念、健全党员管理机制、完善党员管理手段,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院校特点的教职工党员管理模式和体系。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基层党组织 教职工党员管理
  对于艺术院校来讲,这是一个充满梦想和激情的时代。2011年3月,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学科门类,为艺术的繁荣发展开辟了快速腾飞的康庄大道,也为高等艺术院校插上了跨越发展的隐形翅膀。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嘹亮而豪迈的时代号角。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四位一体”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越来越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强烈共识。而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阵营中,文化传承悠久和文化气息浓厚的艺术院校是责无旁贷的“先锋队”、“主力军”和当之无愧的“专家库”、“智囊团”。
  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在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的机遇和挑战中,艺术院校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推动自身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全新的境界。在此过程中,处于工作一线的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无疑将起到积极和关键的作用。而要提升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确保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文化艺术人才,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真正对教职工党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重要工作。
  一、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教职工党员管理现状分析
  1.管理理念有偏差。
  高等院校基层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屡见不鲜,折射出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管理理念中存在的严重偏差。艺术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专业教学和教育管理上比其他高校有着更加鲜明的专业特色,大部分专业存在的传统师徒传授和小班教学模式及艺术本身带有的个性、自由、创造性等特征极易滋生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习惯艺术氛围的教职工党员容易对政治性、政策性和思想性极强的基层党务工作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和应付情绪,一味埋头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而对党务工作不屑一顾。在这种情况下,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本应该确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千方百计增强教职工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管理理念上存在的偏差使基层党务管理干部自动“退兵三尺”,不但不能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反而自毁长城,在“保证教学科研”的自我安慰下将党员管理虚化、弱化、边缘化,使党员管理有名少实、有名无实,对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任务被动应付、敷衍了事,甚至索性对教职工党员放任不管,任其“自由”而“快乐”地发展。
  2.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党员管理是党组织按照党章和党内规定,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使党员认真履行义务和正确行使权利的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将党员划分进党的组织、党员教育、党员监督、党员评议、党员表彰处分等。从表面上看,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实在谈不上不完善,因为“规定动作”几乎一个不少。但深入分析,管理机制上的漏洞比比皆是。首先,艺术院校不同专业的教师因专业特色不同差异性较大,教师与党政管理人员思维和工作方式方法更存在较大不同,而大部分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简单地将教职工党员划入一个党的支部,使管理任务和管理目标无法具有针对性。其次,在制度建设上简单照搬,不考虑艺术院校的专业特点和艺术院校教职工的行为习惯等管理对象的特殊性,进行党员教育的时候照搬传统“三会一课”的方式方法,组织生活走过场、党员活动无特色,使管理双方都被动应付,教职工党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机制无法形成。最后,党员评议和党员表彰处分与教职工年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工资和津贴待遇等相脱节,使其成为“形象工程“,实际上造成教职工党员管理机制中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和考核体系。
  3.管理手段欠实效。
  进行党员管理的目的是使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党的先进性得到体现,这是衡量党员管理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而由于管理理念的偏差和管理机制的欠完善,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在教职工党员管理手段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求创新,相当一部分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对教职工党员的管理还停留在“程咬金的三板斧”阶段,既不考虑时代的发展,又不结合实际情况,手段无非是传统的开会读读文件、发个材料收个心得、重大事件搞个座谈等。前文已经讲过,艺术院校的教职工党员本身因为鲜明的专业特色和艺术特征就会对党务工作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和应付情绪,遇上这种简单、呆板、缺乏创造力与吸引力的教育管理手段,必然无法取得实效,造成教职工党员和普通教职工毫无分别,其党性和先进性无法体现,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极度淡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逐渐弱化。
  二、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创新教职工党员管理的必要性
  1.创新教职工党员管理是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要管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处在艺术院校工作的第一线,是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高等艺术院校组织体系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石,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教职工党员管理是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和创先争优的必由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情、党情的变化,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艺术无国界”、“为艺术而艺术”等思想和做法在艺术院校大量存在;艺术院校扩招和学科专业扩张,使教职工数量和教职工党员数量“水涨船高”,基层党组织管理对象增多、管理任务加大,为管理质量和实效带来考验;基层党组织管理理念不能跟随时代发展更新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教职工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被弱化……这些问题给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要求其加强和创新对教职工党员的管理。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建立健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才能始终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也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①因此,创新教职工党员管理,建立和完善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教职工党员管理体系,是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推荐访问:教职工 基层党组织 党员 艺术院校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