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背景下的中国—印尼战略合作


  摘 要
  美国主导的竞争性区域贸易合作机制,不仅在事实上把中国排除在东亚新贸易规则谈判之外,给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贸关系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给东盟内大国印尼的对外经贸带来负面影响,且极大冲击了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东盟中心性。这给中国与印尼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应对该机制给中国和印尼两国乃至东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机遇。
  关键词 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 中国 印尼 战略合作
  一 、引 言
  自2009年1月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基于与崛起的中国之间存在的信任赤字,美国便推行意在遏制中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其后又改称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几乎与此同时,美国逐步认识到仅从安全上将战略注意力转向亚洲,对制衡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影响力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中国是美国在东亚地区几乎所有盟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换言之,在东亚国家中存在“安全向美,经济靠中”的情形下,仅靠安全领域内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无法真正实现制衡中国的目标。针对这一情况,构建一种经贸领域内的功能性区域合作机制,就被美国视为可以联袂“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亚太地区构成有效应对中国的“双锚”。也有的学者认为美国着力构建的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如奥巴马政府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是推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经济支柱。这种看法的实质是将贸易安排视作政治安全因素的附属物。可见高柏:《做连接亚洲与欧洲的大陆桥:沙特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2页。
  2016年2月4日,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美国和越南12个国家的代表,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正式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A)。“TPP trade deal signed in Auckland,”available at http://.au/world/breaking-news/landmark-tpp-trade-deal-about-to-be-signed/news-story/5112fde22218d4efd7e59618bb1eef6a.以战略视角观之,这个东亚区域内深具美国色彩的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包藏着针对中国的政治意图。同样对印尼而言,疏离于美国主导的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的事实,意味着其所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美、日等国时,要面临与之具有相似出口结构的竞争性区域合作制度成员国的竞争,这对印尼的出口行业而言具有严峻的挑战性。并且,这还意味着印尼作为倡议国在东南亚建立的、有50年历史的东盟(ASEAN),正面临“东盟中心性”(ASEAN Centrality)东盟中心性作为一个概念,并不具有确定的含义,在最近的使用中却有相当宽泛的理解,既体现在对外关系中又体现在东盟内部成员国的凝聚力方面。参见:Peter A. Petri and Michael G. Plummer, “ASEAN Centrality and the ASEAN-US Economic Relationship,” Policy Studies (15471349), Issue 69(Honolulu: East-West Center, 2013), pp. 10-13。堪忧的局面:一方面,在东盟成员国中,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和越南都已加入美国主导的竞争性区域制度,而剩余的包括印尼在内的6个成员国则迥然相反,这种东盟成员国身份的分裂和迥异,深嵌的是东亚竞争性区域合作制度从内部对东盟中心性起到的瓦解作用;另一方面,鉴于东盟成员国被要求以单独身份而非以集体身份加入东亚竞争性区域合作制度,东盟成员国的集体身份在该竞争性区域制度中的缺席,预示着“在开放、透明和包容的地区结构中,与外部伙伴保持联系以及进行合作,东盟要维持作为首要驱动力的中心性和积极角色”这一东盟宪章第一款中的愿景被极度边缘化,而主导国美国则在“合作”制度中,因为缺少集团式制衡而拥有支配规则的绝对权力,这实则又从外部销蚀了东盟中心性。
  2016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以共和党人特朗普入主白宫告终。特朗普上任后虽然宣布退出TPP,但仍将会继续在东亚继续借壳已构建的针对中国的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而特朗普对美国劳工利益的强调,也将会对印尼的输美贸易造成不利影响。从学术層面认真研究中国和印尼合作的共同目标与可行路径,从而将美式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中国与印尼关系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考察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时,附带研究中国—印尼关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澳]托马斯·艾论:《东南亚国家联盟》,北京:新华出版社,1981年;[英]黛安·K.莫齐主编:《东盟国家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汪新生:《世纪的回顾现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陈乔之:《冷战后东盟国家对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另一类则是专门对中国—印尼关系加以研究。这一类的研究成果见 黄阿玲:《中国印尼关系史简编》,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7年;库斯蒂亚:《印尼国内政策和印尼与中国的关系》,载《当代亚太》,2002年第1期;代帆:《侨务与外交:对中国侨务政策的思考——以中印(尼)关系为例》,载《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1期;吴前进:《中国与印尼关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蕴》,载《国际关系研究》,2015年第2期。但上述两类研究大多是对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历史性梳理,将中国与印尼关系置于美国主导建立东亚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背景下所进行的专门研究,以笔者目力所及则暂付阙如。因此,本文剩余篇幅将尝试进行补缺,以期抛砖引玉,引发国内对此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二、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背景下中国—印尼战略合作的可能性
  由于担忧美国主导的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浓厚的政治色彩会削弱其在东盟的影响力以及影响出口等原因,长期以来印尼对加入此类制度持谨慎和保留态度。国内有关分析印尼对竞争性区域性合作机制尤其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态度的学术文章可见 唐其芳:《东盟国家TPP 政策探析》,载《和平与发展》,2012年第4期;谢法浩:《东盟国家的TPP角色分析》,载《东南亚纵横》2013年第11期;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言与架构》,载《当代亚太》,2012年第1期。这就更加彰显出中国与印尼进行战略合作的必要性。不管是针对已经正式签署协定的竞争性区域合作机制(如TPP,但目前并无任何成员国议会批准生效),还是未雨绸缪地应对下届美国政府的接续推动,则中国和印尼在抵衡由该机制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克服东盟内部的离心倾向与维护东盟在东亚合作主导地位、重塑内生性的东亚经济秩序等方面具有共同利益,因此两国在战略合作上存在极大潜力和可能性。

推荐访问:印尼 竞争性 中国 战略合作 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