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下的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经济稳定研究


  摘要:货币政策调控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我国货币市场发展路程来看,从双轨制经济时期到汇率并轨时期,然后由汇率并轨时期到人民币汇率管理机制构建的探索时期,这三个区间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出台都产生了相应的积极影响。然而随着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逐渐受到抑制,为我国经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相应的消极影响。自此之中进行货币市场数据平稳性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不同货币利率体系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因果关系研究,并且建立政策工具的近、远期目标数学模型,使得本文的分析过程更加具有说服力。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模型建立;稳定分析
  一、引言
  从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进程中,能够看出货币政策调控对我国宏观经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不同利率体系之间的传导机制构建也能产生积极影响,进而使得我国货币利率数据平稳性检验能够得到根本保障。为政策工具的近、远期目标数学模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外汇管理体制限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数据平稳性检验、不同利率体系之间传导机制的Granger因果关系、政策工具的近、远期目标数学模型构建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确保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更为清晰的体现,同时对于我国汇率管理机制的科学构建提供坚实的理论与数据基础。
  二、外汇管理体制限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我国货币政策的出台经过了漫长的改革与发展阶段,自从我国改革开放脚步不断加快,经济制度的改革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外在因素。然而货币政策的调控逐渐以外汇管理体制为中心,使得对外经济贸易逐渐成为我国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然而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历经了几个发展的重要阶段。首先在我国双轨制经济时期(1981-1993),其次则是我国汇率并轨时期(1994-2005),最后则是人民币汇率管理机制构建的探索时期(2005年至今)。我国汇率管理机制的构建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从我国货币政策角度出发,货币汇率的增长与降低能够反映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然而货币汇率的相应变化则可以反作用于我国经济的宏观调经济发展之中[1]。对此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加强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度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会产生相应的消极影响。
  中央银行作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管理机构,行使中央经济管理职权,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相应行政管理机关对其进行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出台,对此形成了我国早期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这一时期主要在1981年-1993年。然而在我国货币政策的改革与并轨阶段,其主要的改革目标趋向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将物价平稳、增强就业、刺激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逐步达到我国经济收支平衡的最终目的。并且对于我国金融政策及制度进行改革作为辅助目标,在此之中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流动性”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巨大挑战。货币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宏观调控是否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对于我国不同时期的货币发展目标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完善也能够产生推动作用。从我国银行系统构建的发展脚步来看,其流动性的不断提高已经逐步成为货币政策构成的主要内容,而对于金融企业的流动性管理过程也会达到更高的标准。
  从宏观角度而言,如何促进我国金融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从根本上说应对于经融市场的公开操作进行不断加强,使得金融且也存款准备资金成为应对金融问题出现的重要工具,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能力不断提高,对于我国金融行业剩余流动性进行有效回收,但从根本上并不能更好的解决我国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基本问题[2]。所谓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主要泛指货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数量过大,对于市场需求量而言供大于求。其主要的衡量方法则是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速度与货币供应量进行相互比较,然而在货币供应量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速度的总和,那么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油然而生。从国家经济发展数据中对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同时也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相应的统计。从数据中不难看出货币供应量小于GDP增长速度和的CPI增长速度之和的年份只有两年,其余年份均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速度的总和,从中能够充分体现我国经济流动性过程的状况长期存在。
  三、数据平稳性检验
  然而在我国经融市场发展的一般状况之下,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到途径基本来自几个方面。首先则是货币的利率效应,其次则是货币汇率效应,第三则是金融资产的相关价格效应,最后就是信用贷款的传导效应。然而在我国当代社会金融发展过程中,对于利率市场的发展速度较慢,并不能够形成市场化大发展,其基准利率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素。早在1996年我国制定并实行了货币利率市场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使得货币市场利率体系已经初见形成,其中包含了商业银行存款及贷款基本利率、短期国债法相利率等几个主要方面。在此之中对其利率的基准体系构建还存在一定的不组,使得各项利率体系之间的传导机制并不能够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及合理性[3]。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理论,在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对于货币利率的结构而言存在一定的不同,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货币利率期限这一方面。在进行短期利率的相关调整中对于长期立于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这一影响一部分是消极的而一部分也存在一定的积极性。而对于货币利率的品种之间,基准利率的相关调整过程能够对其他利率的制定产生相应的作用。对此商业银行货币利率的选则应结合贷款利率、回收利率这些因素进行科学选择,从而使得传导机制的建立能够得到不断地完善,同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能够提供有力支持,并且对优化我国货币市场的金融环境能够奠定相应的基础。
  四、不同利率体系之间传导机制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本文对于不同利率体系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相关的因果检验,对其存在的具体因果关系进行相应的论证。以日数据及月数据作为数据分析的具体样本,对此能够使得我国货币市场不同利率体系进行进一步研究。从两组数据的具体统计中能够看出,债券市场的回收利率、商业贷款利率、拆借利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且对于不同利率体系的构建形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五、结论
  以上就是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过程的具体分析,通过外汇管理体制限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对货币汇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索。进而将货币汇率数据平稳性进行科学检验,从中对不同利率体系之间传导机制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相关研究,并且建立相关政策工具一近、远期目标数学模型。在此之中突出了本文研究过程的全面性。(作者单位:莱西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 张华平.通胀预期、政策博弈与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现代经济探讨,2014,(7):14-18.
  [2] 李沂.我国货币政策的流动性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4):115-119.
  [3] 朱军.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规则选择与搭配研究.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29(4):4-13.

推荐访问:凯恩斯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垄断 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