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_始从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禅宗史上一段经典的对话。    游山归,首座问:“和尚甚么处去来?”师曰:“游山来。”座曰:“到什么处?”师曰:“始从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曰:“大似春意。”师曰:“也胜秋露滴芙蕖。”
  
   [译文]
   长沙景岑招贤禅师游山归来,首座问:“和尚从什么地方来?”禅师说:“游山去了。”首座问:“到哪里游山?”禅师说:“始从芳草去,又逐落花回。”首座说:“好一个暮春时节。”禅师说:“也胜秋露滴芙蕖。”
  
   [评析] 长沙禅师到山上散步,也许是随意走走,活络筋骨,不一定是特地为了欣赏山光水色、自然美景而去。可是首座没有开悟,认为他可能去了某个地方、遇到了某个人、见到了某个景,应该有什么特定的目的或收获。长沙禅师告诉他:“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用芳草落花的来回,顺其自然的落叶归根,道出了平常的人生要有平和的心态,也道出了凡人看世界,只会用眼、不会用心的禅理。
   景岑禅师与首座这段极富诗意的对话中,处处洋溢禅的气息。大好风景,信步而游,不知自己究竟要去哪里,也不知所到之地山的名字。只有无边无际的芳草,青青翠翠铺开道路,绵绵落花如雨如蝶。花开欣喜,花落无怨。花开有时,花落无踪,一切都很平常,是不可能逃得过的。再美的花朵也会枯萎,何必执着什么,一切尽随春意去。
   这段公案,藉游山之态度来隐喻生活态度。随芳草而去,显示天地的自然悠哉,无丝毫计较;逐落花而回,显示住于无所住处,去来任运。又首座以“大似春意”一语,认为景岑只是追随春意而已;景岑答以“也胜秋露滴芙蕖”,则说自己已超越秋露滴芙蕖之枯淡,而领受洋溢春风。
   禅师所怀抱的心境一片和风煦日,没有狂风暴雨;禅师所体验的世界一片光天化日,没有黑暗罪恶。并不是这世界没有狂风暴雨和黑暗罪恶,而是他的心不受外在环境影响,永远安详、稳定、慈悲、宁静、光明磊落。所以,不论他面对什么样的世界,他的心境始终自在安闲。
   在他眼中,到处都是盎然的芳草,有芳草的地方他就踩着去;在他眼中,满地都是缤纷的落花,他就是踏着美丽的花瓣回来的。心境悠然无滞,步步都是芳草和落花。这两句话烘托出长沙禅师内心的无邪,毫无执著�碍。一般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可以体会这个境界,但要做到如他一样就不容易了。
  

推荐访问:芳草 落花 始从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 始从芳草去 始随芳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