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冬季进补的误区:食疗误区与合理进补

  民间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中医认为,冬令进补“天人相应”,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关系密切,可以保持人体内外协调,增强肌体的抵抗力,使人健康不生疾病。但冬季进补要因人而异,切忌乱进补,应消除在冬季进补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不论虚实,都可进补。
  按照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人生病时有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多种病症,其中只有虚证需要进补,虚证也要分清是气虚还是血虚,是阳虚还是阴虚。
  气虚症见精神倦怠、语声低微、易出虚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气虚当益气,可选用西洋参、黄芪、党参、山药或人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进补。食补可选用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鹤鹑、黄鳝、虾和蘑菇等。
  血虚症见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血虚当补血,可选用当归、阿胶、龙眼肉或十全大补丸、归脾丸等中成药进补。食补可选用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和赤豆等。
  阴虚症见潮热盗汗、五心灼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虚当滋阴,可选用银耳、鳖甲、麦冬、沙参、黑芝麻或大补阴丸、参杞蜂王浆、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进补。食补可选用海参、鸭肉、甲鱼、牛奶、鸡蛋和黑木耳等。
  阳虚症见面色皓白、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纳少便溏、舌淡嫩、脉微细等。阳虚当壮阳,可选用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杜仲或金匮肾气丸、鹿茸口服液、龟龄膏等中成药进补。食补可选用狗肉、鹿肉、羊肉、泥鳅、猪肚、韭菜和海虾等。
  因此,要分清体质的寒、热、虚、实,据虚进补,辨证施补,如盲目进补,会适得其反。
  误区之二:名贵药材,滋补力强。
  有些人迷信名贵药材,认为冬季进补越贵的药材滋补作用越大,于是盲目服用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燕窝和阿胶等。殊不知,用药滋补也要辨证。这些贵重药材都有各自的适应证,不可随意服用。比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益脾生津的功效,但使用不当,也是“毒药”,高血压患者、感冒发热的病人、平素体质偏热、或者病属阴虚、湿热壅滞者均不宜服用;又如鹿茸具有大补元气、生精长髓、强筋壮骨、内养五脏六腑、外荣皮毛肌肤之功,但阳盛身体壮实者服之会适得其反,发热、风寒外感未除者亦禁用;冬虫夏草具有保肺益肾和补虚损的功效,但也不是万能补药,比如,感冒时引起的咳嗽或其他急性咳嗽,就不适合服用,即使是治疗肺肾两虚的久咳气喘,冬虫夏草也只能作为辅助用药,且要在痰少或无痰时才能使用。对于过敏性哮喘,冬虫夏草基本上没有任何功效。至于益肾功能,也只限于轻微的肾功能不良,对于肾功能衰竭者则无效;燕窝能滋阴润燥、补中益气,适宜病后身体虚弱调理之用,但所含的动物蛋白质,孕妇吃了会引起过敏反应。
  所以,不是越贵滋补作用越好,只有对证,进补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之三:鸡汤大补,多多益善。
  鸡汤确实营养丰富,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中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但其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宜喝鸡汤,胆囊炎和胆结石症经常发作者,不宜多喝。因鸡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参与,喝鸡汤后会刺激胆囊收缩,易引起胆囊炎发作;鸡汤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鸡汤内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质,患有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对蛋白质分解物不能及时排泄,喝多了会引起高氮质血症,加重病情。
  误区之四:以药代食,依赖药补。
  有些人冬季进补迷恋中药,其实,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是很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多吃银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桂圆、海虾、牛奶、鸡蛋、蘑菇等都是进补的佳品。
  误区之五:无病进补,亦无大碍。
  有些人认为,寒冷的冬季,有病没病,服些滋补中药有益无损。实际上,是药三分毒。需要进补的体虚者和病人,运用药物有效成分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使阴精宁静不耗,阳气固密不散;阴阳双方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人精神旺盛,生命活动正常,否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所以,健康之人无需进补。
  冬季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生姜羊肉大枣汤、炖牛肉红枣、芡实山药粥等,并多食新鲜果蔬,以调整脾胃功能和补充维生素。“引补”后再吃滋补品,这样可避免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也可使冬季进补发挥更大的养生保健作用。

推荐访问:进补 误区 冬季 走出冬季进补的误区 走出男性不育进补误区 走出肾虚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