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高二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教学后记

  【摘 要】 高二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其次要确定各篇作品教学重点,再次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扩大知识积累,深入赏析教材内容,学会实践运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一、选修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当前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陕西高中新课改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可是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很多教师把必修和选修一样对待,教师常常困惑课时少,教不完。既然选修课已经走进了高中课程,并付之于实践。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体现出必修与选修课堂实施的差别来。直白的说就是:必修课要有必修课的上法,选修课要有选修课的上法。如果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体现二者的差别,没有表现出二者的特色,那么这所谓的新课程结构只不过是形同虚设,多此一举。
  选修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程要实现的目标是扩大积累,深入赏析、实践运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针对选修课程不同的教学系列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选修课程是适应新课改的理念而设置的。几年来,尽管听过很多专家对于新课改的解读,也观摩过不少新课改示范课,但是总的感觉是:要么重于理念解读,操作性不强;要么教法随意设计,缺乏指导性。于是自己在教授选修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旨在探索选修课的教法,从而实现选修课程希望实现的目标。
  在教授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我认真研读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诗歌与散文”系列制定的课程目标。其主要内容是:1、培养兴趣,丰富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理解思想内涵,探索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修养的提高,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评价,都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作品积累,并能掌握正确的赏析方法,最终能够自行赏析和评价那些不太艰涩的古典诗歌。也就是说,选修课程要实现的目标是扩大积累,深入赏析,并最终能够实践运用。
  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实践
  现以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第一单元为例,将个人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加以总结,以期共同提高。
  1、确定各篇作品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必须首先确定各篇作品的教学重点。
  《长恨歌》是白居易抒情长诗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感染力巨大,又关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要真正理解其内涵,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近这段历史,更要深入诗歌描绘的意境品味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长恨”情感;《湘夫人》塑造了一位矢志不移却又屡遭打击的 “湘君”的形象,开创了“香草美人”之喻;《拟行路难》是一首古体诗,把握主旨相对容易,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魏晋时代的门阀制度;《蜀相》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传达出一位出生在 “奉儒守官”家庭背景下的诗人一生的伤痛。再加上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诗人的人生道路非常坎坷,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诗被称为“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大唐帝国一段重要的历史。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既了解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也了解不同时期作者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同时要结合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其他诗歌来进行;《书愤》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收复失地建功立业这一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愤懑,又表达了一位爱国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情怀。结合已经学过的《示儿》,这首诗主旨也比较容易把握。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诗歌教学方法上的共同特点有:
  第一,关于几首诗歌的产生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作为积累,可以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因为这都是理解作品的基础,也没有太大的难度。比如说,历史上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以及他们的爱情所处的时代特点,魏晋的门阀制度,南宋的社会环境以及“主战派”“议和派”各自的主张和代表人物,等等。
  第二,加强诵读涵咏,在其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第三,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立足诗歌,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引导学生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作品。
  第四,熟读成诵。
  为了让选修课程达到选修的功能,结合各篇作品的特点,本着扩大积累,深入赏析,并最终能够实践运用的目标,必须制定了每一篇的风格独具的教学方法:
  (1)《长恨歌》:可以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正是因为作者极力塑造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个“长恨”的艺术形象。而这两个艺术形象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得益于各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只有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才能深刻理解这两个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进而积累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黄埃散漫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薄”是借景抒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是触景生情;“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是以乐景烘托哀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直抒胸臆。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让学生反复欣赏乔榛、丁建华声情并茂的朗诵和学生自己的反复诵读,体会这些抒情方式的抒情效果并总结这些表现手法,一则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二则为了整理积累这些表现手法,以便于向课外的迁移。
  (2)《湘夫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用世情怀和悲剧人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司马迁的《屈原列传 》来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欣赏《湘夫人》,就比较容易把握“湘君”的艺术形象。
  (3)《拟行路难》:这是一首古体诗,主旨比较容易把握,拿来和李白的《行路难》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分析评价其在主旨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蜀相》:杜甫的人生经历和不同时期的生活思想状况是解读其不同时期诗歌的钥匙 。作为唐代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此,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梳理了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只有带领学生走进杜甫的人生经历和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才能真正领悟“诗圣”的情怀。这正是诗歌赏析过程中的“知人论世”。
  (5)《书愤》: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赏析,之前要设计好题目:1、诗题为《书愤》,作者为何而愤?诗中只抒发了“愤”的情感吗?
  2、作者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因为已经有了《示儿》和辛弃疾《永遇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样有关南宋社会环境和作者抗金主张的积累,再加上《蜀相》当中借诸葛亮抒怀的抒情手法,学生独立完成赏析就不成问题了。
  以上就是我教授人教版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第一单元的的想法和做法。总之,教师要反复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最终确立扩大积累,深入赏析、实践运用的教学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选修和必修区别开来,完成选修课期望的目标。

推荐访问:诗歌散文 选修课 高二 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