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教学_“读后教”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最佳方法

  当前教育界,最时髦的词汇莫过于“有效教学”,教研主题频率最高的当属“有效教学活动”。然而,究其研究课模式,无非是三种:讨论式,师问生议;媒体式,整节课师生围绕课件转;合作探究式,学生绕着教师问题动。在感叹其摒弃传统繁琐分析教学之余,略加思索发现,学生总是被牵着鼻子走,课堂中心偏移于学生、文本之外,学生的主体地位丢失。相当一部分教师学生会的也教,与文本关系不大的也拉扯到课堂上学,耗时低效。反复研读新课程理念,仔细比较各种教法、联系多年教学体会,尚觉还应返璞归真好,即读后教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最佳方法。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先阅读,教师后教,学生不会的才教。有道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为学生的发展扫除障碍。在此我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谈谈我是如何读后教,从而实现最有效教学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苏教版七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一组文章(都属新闻体裁)中的一篇,并与《中国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编为同一课,本课报道的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军横渡长江的战况。其体裁为新闻类之一――消息。因此,除了学习本课内容之外,体会课文特点、掌握消息的特征及其写作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课“读后教”我分为两大模块。
  第一模块:教前读,就是通常所说的预习。
  我分为两步:
  1.诱读,即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导读语,以让学生对新课学习产生一睹为快之愿望。本课情境与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布置预习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前,我突然问:同学们,请看这样一个镜头:“同志们,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向我们发出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是哪部电影中的镜头?解放军是在什么时候渡江的?面对天险长江和对面国民党反动派苦心构筑的江防,解放军是怎样渡过的?请你读了毛主席这篇文章后,把这次战况报道给大家。
  2.自读,即先让学生探索读,教师不给学生任何套套框框,由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学习方法,以及借助工具书、资料自己去读,达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
  第二模块:读后教,就是各学科通说的学后导――导学。
  本模块我分为六步:
  1.教给预习法,即在了解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出其新的预习方法,以便大家今后更有个性化地去读。在本课学习汇报时,有同学说是按课后要求逐一预习的,大家帮其归纳为问题导读法。有的同学还参阅了课外学习资源,了解了渡江的背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同学帮他命名为“背景助读法”。有悟性的同学直接汇报自己采用的是三步读法,即,一读感知课文写的什么――这篇消息展示的是震惊中外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概况;二读课文怎样写――先总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后分写三路军渡江的情况;三读写得这样――文章结构严谨,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气势雄浑。
  2.教疑点,顺势再归纳读写消息的方法。学生自读情况汇报后,我再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对消息的五部分尤其是在课文中的具体位置分不清,我引导大家一起到课文中找,找后再自读本单元后“写作”中的“消息”部分,从而懂得消息要求真实及时,简明扼要,一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不可少,背景可穿插文中等特点。由此再归纳消息的读与写的方法。
  3.教重点、难点,这一环节需要强化。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掌握消息的六要素及其五部分结构、消息的语言特点等。有一部分重点在质疑问难环节中解决了,另一部分重点学生掌握程度却未知。为了解强化这些知识能力,我没有单刀直入去搞一对一的问答,而是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运动中”加以解决。我说:同学们,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这一胜利的消息由谁来向全国及世界人民来播报?同学们个个争着做“长江前线电台的播音员”,但我又有意为难他们,不让他们看书,让他们“出洋相”,结果有些学生虽是学校广播电视台的老播音,却也丢三落四。我随机把他们出现的问题写到黑板上:①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②西起九江,东至江阴……③“歼灭及击溃”能否省去?④占领扬中……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等词组的搭配能否对调?⑤缺乏感情;⑥中路军、东路军、西路军顺序能否对调?
  对学生精彩的报道我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引导学生按黑板上的报道记录逐次讨论:电头的作用――说明消息真实及时,我又随机出示投影:新闻分为消息、通讯等,消息即新闻,它的要素,也就是记叙文的要素,以记叙为主,议论往往是深化报道的思想,但很简要。顺此即让学生找出本课的六要素,并找出“此种情况……不起丝毫作用”议论部分。通过讨论问题③④,学生体会到了毛主席用词的准确性、具体性。从问题⑤,同学们体会到了新闻的思想内涵,他们又自我重新播报,终于有了胜利后的喜悦与激动的表情。
  4.教分歧。当讨论到问题⑥时,学生舌战开了:有的认为三路军写的顺序可灵活多样,可按战线的顺序由东→中→西,也可反之,还可先中路后东西路。后来也有个别读书特别细心的同学发现,西路军和中路军敌情一样,所以必须放在一起,且要略写,以防重复。但为什么毛主席要将中路军放在前面写呢?同学们语塞了。这时我神秘地告诉学生答案在这里,我打开投影仪,出现了毛主席1949年4月23日写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读后方知原来前面已报道了中路军突破长江防线的情景,这是跟踪报道。我又随即板书:“动态新闻”。
  5.教拓展。在教后的练习中,我再次打开《我军横渡长江情景》一文,让学生又一次体会到消息的特点,并比较两篇消息的异同,体会到毛主席文稿的特色,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6.教实践。本消息来自当年的战斗生活,今天我们也应深入社会生活中去,布置学生去工厂、社区、农村采访,或文字,或录音,有条件的还可几人一组摄像,并及时向报刊电台投稿,一同学摄制的工厂报道还上了学校电视台,同时以此次实践为题材开展的《话家乡》语文综合实践课在教研片活动上展示,赢得了听课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推荐访问:读后 语文 方法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