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 生成语言学

  摘要: 20世纪五十年代末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观点的发表, 是世界语言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乔姆斯基革命”。本文介绍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及发展,通过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比对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贡献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同时也指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产生发展贡献
  
  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产生
  
  结构主义语言学,特别是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一个分支的美国描写语言学,完全抛开意义,其结果把语言学引进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这就给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推翻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
  
  (一)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的五个模型。
  20世纪50年代的SS(Syntactic Structure)模型,70年代的ST(Standard Theory)模型,70年代的EST(Extended Standard Theory)模型,80年代的GB(Government/Binding)模型和90年代后的M P(Minimalist Programme)模型。
  
  (二)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人类使用语言不是靠机械模仿和记忆,而是不断理解、掌握语言规则、举一反三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过程。流程图如下:
  语法→转换部分→表层结构→语音部分→句子的语音表现
  基础部分→深层结构(指向转换部分)→语义部分→句子的语义表现
  简单地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和如何了解新的句子。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家只需要制定上图中突出显示的四个部分的规则,上图也是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内容的示意图: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三)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的五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是“古典理论”时期(又叫做第一语言模式时期)(1957―1965),《句法结构》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有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及语素音位规则。古典理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主张语法自主,把语义排除在语法之外,在这一点上与此前流行的结构语言学的理论是一致的。
  2.标准理论时期(1965―1972)。在这一阶段理论包括语法规则系统、语义规则系统和语音规则系统。语法规则系统分为基础部分和转换部分;基础部分的规则生成深层结构,转换部分的规则生成表层结构。予以规则和语音规则分别对深层结构和表层做出解释,是解释性规则。
  3.扩展的标准理论时期(1972―1978)。乔姆斯基的标准理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防止大量不合法的句子的产生,转换规则中增加了一些限制规则;格确定原则也是标准理论时期所没有的;乔姆斯基现在把语义解释完全放到了表层结构中,因此,表层结构变得比原来复杂多了。
  4.支配和约束理论时期(1978―1987)。在这一阶段,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核心语法和虚范畴的概念。他认为普遍语法是一种知识系统和现实的言语之间的中介,根据普遍语法最终会得出具体的自然语言的性质。核心语法就是具体的自然语言的语法,是普遍语法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参数构成的。虚范畴是指只具有某些特征但没有实际语音形式的范畴。乔姆斯基认为,虚范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语言结构中语法和语义的表达及其规则,而且有助于人们研究人类语言的机制,而这正是支配和约束理论的宗旨。
  5.经济核查理论(1986―),代表作是《语言学理论最简方案》。在这一阶段提出了语言使用系统中的经济原则,增加了用以检验词库中的所有形态在句子中的功能的核查理论。
  
  三、转换生成语法的贡献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猛烈地冲击了盛行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转换生成派在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土壤上产生,并在同结构主义决裂和挑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一)乔姆斯基反对布龙菲尔德把语言堪称是一种刺激――反映的理论。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采用了行为主义的观点,按照行为主义的理论,把语言称为一系列的刺激和反映的行为,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S―r……s―R。其中S表示说话人收到的实际刺激,R表示听话人的实际反映;r……s表示的是语言。R是说话人在收到刺激后的语言替代反映,s是听话人接受的语言替代刺激;……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距离。这个公式表示,一个人在收到外部的实际刺激(S)后,可以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让另一个人去做出实际反映(R)。他认为语言学家的认为是研究语言符号(r……s),他们没有能力去研究生理学的问题,即他反对用人的意志或心理来解释言语行为。
  乔姆斯基在研究中发现许多现象是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解释不了的。例如:幼儿在五六岁时即可熟练地掌握母语,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智力还很不发达,学习数学、物理等其他知识还相当困难,而学习语言却很容易。乔姆斯基认为人天生就具有语言能力,具有一种识别和理解句子的能力,而且语言的发展是和儿童的其他生物功能的发展一样都是天赋的。乔姆斯基把这种天生的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也称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这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行为主义者的观点所没有能认识到的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即儿童因为天生具有UG(universal Grammar),就能自己发现构成语言系统的规则的基础。
  
  (二)乔姆斯基的理论与美国结构主义的语言学研究对比
  1.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又称描写语言学派。它认为语言学应该描写活的言语事实,不必用历史知识来影响语言的公式描写。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研究应致力于探索人的内在的语言能力,不应满足于对言语行为这种表面现象的观察和描写。结构主义研究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对语言进行分类描写,而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形式化的演绎系统、一套有限的语法规则。这套规则既能生成出无限合乎语法的句子,又能解释各种句子内部的语法关系和语义上的歧义性。
  乔姆斯基区别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认为只研究有限的语言行为很难解释语言的本质,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们说话时的心理过程。他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假说、普遍语法假说,认为语言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种种假说,对人类认知结构中特有的语言能力做出解释。
  2.结构主义研究语言的材料是随机搜集起来的大量句子。乔姆斯基认为,随机搜集的句子是十分有限的,而句子的数量却是无限的,人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句子搜集完全,所以,语言研究的不应是人们的言语行为,而应是人们内在的语言能力,因为正是语言能力使人们能够不断地产生并理解新的句子。
  3.在研究方法上,结构主义主要采用归纳法,即先搜集语言素材,然后通过一套发现程序对素材进行分析并找出规则,最后用所得出的规则来解释语言现象。
  转换生成语言学采用逻辑和数学的方法把语言描写形式化,使用数学那样的符号和公式规定概念、表达规则,通过演绎是规则能够生成某种语言中全部合乎语法的句子。乔姆斯基认为,既然语言材料是无法搜集完全的,那么,从零星的语言素材中发现的规则必定是不完整的,无法说明所有的语言现象。因此,语言研究的方法应当同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相同,即先根据观察做出假设,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检验或证明假设,并针对实际情况对假设进行修改。这样多次地进行反复,直到能够正确地解释句子结构为止。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乔姆斯基对语言学作出的杰出贡献。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理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行为主义无法解释复杂的语言现象;他的人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语言的心理现实性的一系列观点发人深省,促进了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结合,使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
  但是,他的学说的建立与演化的主要逻辑方法是类比,由于其类比所依据的是与语言极不相同的事物,因此,造成许多扭曲语言本质的后果。它的形式化手段只是一种科学的表象,而并不符合普通科学对理论形式化的要求;乔氏形式主义从始至终置根于语言本身法则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语言驱动的主体)对于语言的创造性(言语能力)的表现,这本身或许就是一种缺陷;从转换生成语法到标准化语法再到扩充式语法,一味地追求严密的演绎过程,谋求转换法则的系统性,而轻视了语言的最本质属性――社会性,致使语言社会性的理解机制淡化,使语言的社会功能减弱,不利于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u Zhuanglin& Jiang Wangqi.Linguistics:An Advanced Course Bok[M].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2.
  [2]Bloomfield,L,Language[M].New York,Holt,1933.
  [3]Lyons,John.Chomsky[M].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Ltd,1991.
  [4]Stern 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5]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6]乔姆斯基.句法结构(邢公畹等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7]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何桂金.论英语虚拟语气动词的形式及其分类[J].外国语,1997,(3).
  [9]姚善友.英语虚拟语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0]叶蜚声等.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1]汪大昌等.普通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3]石毓智.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J].外国语,2005,(3).

推荐访问:语言学 姆斯 生成 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