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 放飞心灵|放飞心灵,张扬个性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场”,让学生的个性能在一个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张扬?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放手让学生“动手”
  
  1. 放手让孩子大胆选择课文补充材料,辐射成以课文为中心点的球体教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无疑新课程标准既规定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指明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而课外阅读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尤其是对于阅读起步阶段尚缺乏阅读能力的小学生。当我们教者在语文教材以及课外阅读之间找到了一个连接点,将教材变成实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同时科学地补充教学内容,准确地加工(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教学内容,便能轻易地构筑学生个性学习、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
  2. 放手让孩子大胆选择学习方式,以兴趣为基点形成形散神聚的“展示台”
  在信息化时代,世界日新月异,坐在课堂里已经不是学习的惟一渠道。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最佳课堂。作为教师更应该尽可能地拓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这种实践可以是听、说、读、写,也可以是演、画、唱、跳。让善于表达的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让善于表演的学生在课本剧表演中一展风采,让音乐细胞活跃的孩子依课文作曲,让组织能力强的学生组织一次次校外实践活动……而教师只需巧妙地引导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带入课堂,把生命的内在感悟转化为精神产品便可以了。如学完《九寨沟》一课之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九寨沟一年四季美丽神奇的的景象,并补充介绍了九寨沟的另一些情况。随后趁机引导:欣赏了九寨沟的美丽景色、民俗风情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怎样把这美好的一切留住呢?学生们有的说,我要写一首赞美诗来歌颂它;有的说,我要找一首合适的歌儿,自己编歌词,唱首歌来赞美它;有的说我要画一大幅画来留住它;有的说我要当一回导游,带领我的伙伴欣赏它;有的说我要把九寨沟的美景写成广告,向全世界宣传。
  3. 放手让孩子大胆提出问题,以课程目标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孩子们自由质疑”已主宰语文课堂教学,孩子们也因在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兴趣盎然。但我们都清醒地认识到放手让孩子们提问,即便是一个每次都能将问题提到“点子”上的班级,我们教者也不可以更不应该袖手旁观,相反我们既要依据课文目标设计问题,又要依据学生的水平全面考虑他们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思考如何围绕课程目标将这些问题归类总结、合并分散、删除移后……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我的原则是将“答案惟一性”的问题一刀砍,只留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以便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在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时,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步,梳理课文,解决课文中的有关生字新词,理清课文段落层次;第二步,学生质疑。我快速地将孩子们诸如“导蜜鸟长什么样?”这些“问”不对题的问题通过课文插图、生活常识等梳理掉,之后留下了“动物之间为什会产生互惠互助的现象?在互惠互助的过程中,它们各收获了些什么?” “人类与动物之间是不是也有互惠互助的现象?” “人与人之间肯定也存在着互惠互助,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些什么?”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是课文理解的重点,所以我让孩子们放声朗读课文,将有关答案划下来,之后进行交流、朗读、表演,直至他们在大脑中产生三类动物互惠互助的画面。然后我又重点让大家讨论后两个问题,强调举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两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孩子们可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作出回答。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计,犹如一股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耐心释放学生“心声”
  
  没进学校的小孩认为天下雨是天空妈妈放飞自己的雨宝宝,青蛙叫是青蛙们在开音乐会……这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话语足以证明:哪怕是小小幼童也有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可为什么他们进了学校反而“世故”得喜欢人云亦云,喜欢揣摩教师的心理,渴求答出教师需要的答案了呢?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然?不,年幼的孩子们是一张白纸,只要我们教师放下架子,蹲下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孩子们一定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便能形成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氛围,这才是孩子们个性飞扬的沃土。
  1. 耐心等待,给予孩子们自悟自得的时间
  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常常人云亦云,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的学习。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没有耐心等待。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们在思维速度、分析能力等各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将直接导致感悟的先后。另外,一般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灵感”。而我们教师时常为了赶进度(有时上公开课为了形成热热闹闹的气氛)而无视教学中我们需真正关心的“弱势”群体,让部分优秀生成了课堂教学永恒的主角。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自得。也即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作为教者,我们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辅以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怎么想、怎么做都由他个人决定,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感而发,有疑而问,这样才能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
  2. 迟延评价,设置孩子们自我评价的空间
  “迟延评价原理”是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在孩子们解决某一问题时,作为教师不必过早给予孩子的设想进行评价,以便孩子能够在从容自由的氛围中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出更多的设想。这样做,既增加了回答问题的容量,又有可能诱发新颖而又有意义的想法,培养孩子们最高的思维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在延迟评价这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教者不能“因噎废食”,充当悠闲的看客,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在孩子们急于表达的时候,我们教师微笑着引导:“你认为这是最好的说法了吗?”、“老师相信你还有更多的想法想出来,比一比,辨一辨,哪个答案更精彩!”“你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有了自己的见解,与同桌交流以下,看看你们的想法有何不同,谁的更恰切?”……在孩子们尽情表达的时候,我们轻轻地询问:“大家认为他的回答怎么样?”“对他的见解,你有何看法?”……在孩子们的评价后,才是我们教师对答问者和评价者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孩子们的潜力是惊人的,有时,他们的评价比我们教师的更恰当、更精彩、更全面,当然也更能启发人的思维。
  放手让学生“动手”,耐心释放学生“心声”,这是一个充满民主、自由并真正实现了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是一个真正放飞了学生心灵与思维的学习场,是一个真正满足了学生因个性差异而带来的不同需求的学习家园,是孩子们的个性萌芽的沃土,成长的阶梯!

推荐访问:放飞 心灵 个性 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