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学术英语方向的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因为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学习者(学生)常在英语语用方面出现失误。产生的这些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式英语。笔者就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表达所出现的中国式英语进行实例分析,阐述出现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克服中国式英语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 大学英语 教学
  
  引言
  
  英语是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但是,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们常在英语语用方面出现失误。例如,不注重英语的表达习惯、机械地翻译中英文、经常把“How to say?”“My English is poor.”挂在嘴边等等。这些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语言现象。这就是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是一种语际间的错误(interlingual error)。它反映了说话人或写作人受母语影响(即负向迁移)的一种语言现象[1]。其产生是学习者母语习惯迁移的结果,也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一、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
  
  桂诗春(1985)研究指出,如果所学的语言与学习者的母语很不相同,或者两者似同实异,就会出现负迁移。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 虽然我国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并长期致力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认为学英语仅仅是背诵单词和语法点,而未养成在使用过程中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 我们知道,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和印欧两大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于长期深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对语言材料的摄入和积累达不到要求,学生本身的英文表达能力也就极其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试图运用汉语思维来构建英语表达。部分学生虽然词汇量颇大,但是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习惯于生搬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说、所写的并非地道的英语。也许这些句子从语法角度来讲是正确的,但遣词造句及表达方式却不符合标准英语的习惯。
  3. 中国式英语造成的理解错误或让人啼笑皆非的例子举不胜举。王佐良先生曾指出,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因此,不了解英美国家文化,以母语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标准来使用英语,势必会造成失误,使交际陷入尴尬境地。由于学习者(学生)对目的语的社会文化了解不够或根本缺乏了解,极容易产生中国式英语,造成语用失误。
  
  二、中国式英语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错误例析
  
  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下这些例子频频出现于学生英语使用过程中,也是中国式英语的典型实例。
  1. 词汇搭配错误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有些虽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但是在长期的汉语演变过程中,这种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就属于我们所说的语言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现象[3]。
  1) 例如:“晒太阳”(sunbathe)许多学生会译成shine the sun
  “抓紧时间”(hurry up)许多学生会译成grasp the time
  虽然这些用法仅限于在汉语中使用,但它们被学生们广泛地使用在英语表达中。
  2) 例如:“learn knowledge”
  这恐怕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英语之一。在汉语中“学习”和“知识”可以互相搭配,但是这在英语中就显得很不地道。在英语中二者是不能搭配的,应该用“acquire,gain,obtain,gather”等与“knowledge”搭配。“learn”只能与“something”或某一学科搭配使用。
  2. 深受汉语思维影响,望文生义,机械直译
  在英语表达过程中,不少学生习惯汉语思维习惯,将汉语腹稿直译成英语。这种对应方法过于机械、僵硬,往往造成严重的用词错误。
  例如:
  1) 有的学生误用“body”来表达“身体的健康状况”,而“body”在英语中是“躯体”的意思,如果要表达“身体健康状况”,应将“body”改为“health”。
  2) 有的学生用“look for a needle in the sea”来表示“大海捞针”,应改为“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3)I think you’re pulling my leg.其实它在英文中的解释是to tease/make fun of/fool some -one,是“开玩笑”、“寻开心”的意思。但是学生们常把“pull one’s leg”等同于汉语中的“拖后腿”。实际上“拖后腿”这一短语的贴切表达是“hold somebody back”。
  4) He ate his words.学生们在表达“食言”的意思时用这个短语,其实“eat one’s words”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承认错误并收回他的话。而英语中“食言”的正确表达是“to break one’s words”或“to go back on one’s words”.
  5) 学生用“My home has a dog”来表示“我家有条狗”,殊不知,应该用“We keep a dog at home”来表达这个意思。
  3. 不注重学习英语习惯用语。
  例如:
  1) 有的学生用“just like bamboos”来译中国人常说的“雨后春笋”,而英语则是用“just like mushrooms”来形容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涌现。因为“bamboo”在英语中是个外来词。倒是“mushroom”在英国很常见,用它比喻很自然。
  2) 中国人形容一个人力气大时,习惯说“力大如牛”,学生们往往习惯于用“He is as strong as an ox.”而英语的习惯是用“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3) 在形容一个被雨淋得浑身湿透的人时,中国人习惯用“落汤鸡”来形容,因此学生们做联系时往往译成“He was caught in the rain and came back as wet as a drowned chicken.”而实际上,应用“He was caught in the rain and came back as wet as a drowned rat.”因为英语的习惯是用“落汤鼠”来描写其狼狈倒霉相。
  
  三、克服中国式英语的策略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进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都容易忽略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忽略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教学。这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包含了现行考试制度对此的影响。当然,中国式英语的出现并不奇怪,这只是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那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纠正不良习惯,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出现呢?
  1. 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除了掌握其基本含义,还要重视一词多义、同义词、反义词等情况,并通过深入理解、反复练习、灵活运用,促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合适的词,从而克服中国式英语这一英语语言错误。
  2.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情景教学、小组讨论与交流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4],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避免用汉语思维逐字理解、对释英语。
  3. 强调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B.W.Robinett曾说过,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交际能力,重视对语言的社会运用能力。单单学习语言材料是不够的,要想真正理解这些材料,还必须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使用它们。语言是交际的工具(Widdowson,1978:littlewood,1981)。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摩健康、高质量的原文片、阅读原文书籍等方式,促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和历史习俗的不断了解、不断熟悉,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的语言规律和表达习惯,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发生。
  
  结束语
  
  中国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由简到繁逐步适应英语语言特征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5]。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过少。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应一味地、过多地强调中国式英语的危害,甚至耻笑它的出现,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使用规范、准确的英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平华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第17卷),2005.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96.
  [3]常伟.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现象[J].攀枝花学院学报,第2期(第24卷),2007.
  [4]齐新.从错误中学习――中式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J].语文学刊(外文版),第6期,2005.
  [5]蔡敏.中式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第8期,2006.

推荐访问:英语 浅析 大学英语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