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在思政课的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以课堂学习为主的“理论教学”,同时,还需重视理论“之外”的实践教学。尤其是在艺术类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 思政课 实践课 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它不仅有着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论宣讲作用,同时,还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常来说,思政课的教学主要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模式。一直以来,以课堂学习为主的“理论教学”一直是思政教学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特点的多样化,仅靠课堂上以书本为主的“灌输式”学习,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最后达到的效果可能仅仅是“入了考试”,即仅仅死记硬背住了考试的要点,而“入不了心”。因此,“实践教学”应该参与进来,与“理论教学”一起共同构筑好思政课的“大厦”。而在艺术类高校中,大多数学校一直以来都固守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这势必让思政课的教学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因此,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如何创新和改革实践教学的模式以提高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实效,就成为了艺术类院校思政实践课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要开展实践教学,其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于“实践性”,其认识论要求我们在认识活动中,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将理论认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检验其真理性。而对于思政课的教学,同样也应该遵循这个过程。课堂的教学,传授给学生的是理论知识,只有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让他们更加深切体会到理论的实效性,才能让 理论既“入脑”,又“入心”。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定义,学术界现在仍没有达成一致。学术界通常用广义和狭义两种视阈来定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般认为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利用社会实践等空间组织的教学活动。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除了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有关的教学, 它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尤其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而“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指开展实践教学所采用的基本体系、方法。因此,不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上定义“思政课实践教学”,都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注重系统性、模式性和计划性。而在艺术类高校中,实践教学模式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了整个教学的效果。
  二、艺术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艺术类高校和普通高校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更专业”、“更精细”是艺术类高校的特点。而艺术类高校的学生由于专业性强,大多数学生在入校时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对于文化课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强,因此,光靠“灌输式”的理论教学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同。在对几所艺术类院校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到,艺术类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有:
  1.教学大纲不明确,各自为政。由于国家教育部尚未出台明确统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因此,各个学校都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设计,甚至,思政课四门课不同的老师也在自己设计实践教学的计划。这种方式虽然能让任课老师“因学生制宜,因课程制宜”的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另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教学大纲不明确,教学计划不清楚,任课老师为了实践而实践,比如纲要课上已经用了演讲的形式,而概论课还用演讲,这就让学生容易反感,造成实践教学的“混乱”。
  2.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差。艺术类高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不高,逻辑思维能力弱,但是形象思维能力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思政课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制定了很多实践教学的形式,如演讲、课堂汇报、PPT竞赛等,但学生的参与度仍然不高,积极性较低。
  3.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在艺术类高校中,限于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很多高校都是采取合班上课,一个班至少是7,80人,这就造成了任课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在实践教学形式的设计上也多采用传统的诸如小组汇报,写实践报告,参观等形式,这样势必造成实践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创新度不够,也难以获得学生们的认同,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尽心思组织,但学生回应低。
  4.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标准不统一。在大多数艺术类高校中,实践教学是明确写入思政课教学计划中的,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缺乏明确的领导机制,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起像专业课一样的系统性教学管理和运行模式,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也需要学校内部多个部门的协调,这样的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还未建立。
  三、艺术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
  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对于在艺术类高校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多所艺术类院校进行综合调查以及多年艺术类高校从教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在艺术类高校从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简要可以概括为:“1、2、3、4”模式。
  1.“1”:一條主线—“实践观”。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实践”的观点必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对于“实践教学”,思政课任课教师必须将“大实践观”融合进自己的课堂之中,在“理论教学”中渗透进实践的因素。比如在以课堂学习为主的理论教学中,不要照本宣科,要多贴近时代,多与热点问题相结合。但是,任课教师也要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实践”而偏废“理论”,即不能整堂课都在进行实践教学,搞演讲,小组汇报,参观等,要明确“实践教学”只是思政课教学中的环节之一,不是全部,不能仅仅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而忘记了理论的教学。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初探 艺术院校 课教学 实践